第二章 曲徑通幽桃源鄉(1 / 2)

明媚的陽光透過層層竹葉灑落下來,在地麵留下一個個圓圓的亮斑。清風拂過竹葉搖曳,亮斑也跟著閃耀,像極了碎在地麵上的玻璃屑(可見理科女永遠不懂文科生的浪漫==b)。

抬手看看腕表,已經正午了啊。惆悵,在這竹林裏都不知走了多久了,怎麼還沒有找到城鎮的邊兒呢?這不科學!這麼好一片地方怎麼可能不被無良開發商想盡一切辦法用盡各種手段打出什麼諸如“西鄰碧水,三麵環山,曲徑通幽處,何似在人間”、“繁華中的一片寧靜,寧靜中的桃花源”、“距離市中心隻有xxx千米”一類廣告詞開發掉?莫非這裏是鄉鎮?農民伯伯的土地可是禁止占用的所以那些開發商們才能無可奈何望地興歎?

找了塊幹淨地方坐下,掏出水杯和薯片開始午餐攝入。空蕩蕩的竹林中除了竹葉在風中鳴動的聲音,就隻有薯片斷裂時發出清脆的響聲。一邊吃著一邊觀察著周圍的景色。說真的,這片竹林長得還真是奇怪,林中岔道遍布——糟糕!我不由地打了個冷戰,媽呀!半天走不出去,該不會遇到“鬼打牆”了吧,像西遊記裏寫的突然冒出來個什麼“孤直君”“拂雲叟”等樹怪……啊不不不,不會的,我又不是唐僧吃了我的肉也不會長生不老,想多了,一定是想多了!話雖如此,我還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將剩下的薯片全部解決掉而後起身拍拍褲子上的土接著向南走去。

就在這七拐八繞的竹林小路中穿梭著,終於在臨近黃昏時看到一所別墅——對,相當獨特的別墅,或者說,壓根就是幾間竹屋。想到這裏我不經咋舌,隱藏在這竹林深處的就隻這麼間別具風味的竹屋。唔,想來估計是某些藝術家正在研習如何畫出像鄭板橋的竹一樣的畫作,或者寫出當年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樣的著名文章,來所以此地搭個竹屋找靈感吧。畢竟藝術家的思維不是正常人能理解的,也正是這份不理解將他們塑造成了才人,而我們隻能算是材人——比人家多了幾分木訥少了幾分靈動。人與人的差別啊!

“請問有人在麼?”我站在樹籬外朝屋內喊道,“我是來這裏旅遊的遊客,嗯……迷路了……”我越喊聲越小——這屋子看起來不像是有人居住的樣子。現在這個時間是飯點,若是有人的話,房屋裏應該會有燈光,或者冒出炊煙才對。更何況這院子裏落滿了顏色不一的竹葉。明顯落葉時間不一致。試想就是主人在懶散——或者說愛竹成命,那也不可能對自己這滿院落葉視而不見啊?竹子本是常綠多年生植物,現今落葉數目多暫且不論,落下的竹葉中有不少已然腐爛的竹葉,這——我雖是不懂,但是沒幾個月時間我想應該不會出現這般腐朽程度吧?

想來估計是主人取材成功,創作了不少好作品去全國巡展了吧。猶豫良久,我還是決定“私闖民宅”——情非得已,人要隨機應變一點麼!

“吱——”地推開泛黃的竹籬進入院內,踩著如地毯一般的落葉,走向竹屋。竹屋一共兩間,正對著竹籬的正房明顯要比左側的偏房大不少。正房右側樹籬邊還有一潭清池,池中水倒是清澈,想來是一潭活水。踏著落葉走去觀看,果不其然,潭水繞到屋後越過竹籬與外麵蜿蜒的一條小溪相通。我暗暗咋舌——沒想到水資源匱乏至此的今天,我居然還有幸看到這麼多除自來水管流出的“流動的水”之外其他幹淨可食用的“流動的水”,哼哼,先解決了眼下困境,在用手機拍照傳微博上,讓那群小夥伴們羨慕嫉妒恨去吧~嘿嘿!

懷揣著各種美好遐想,我踏入了正室。

深深吸了口氣——這屋子,至少一個年頭沒人住了。瞧瞧這灰塵,嘖嘖,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什麼新潮的桌布床罩絨地毯呢!歎氣,我抬眼望了望屋外的天。如果不想露宿野外的話,還是收拾收拾屋子住進來吧,雖然未經主人同意就隨意住進來貌似有些不禮貌,不過我也是為形勢所迫啊,主啊,原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