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黃腸題湊(1 / 2)

眾人退出通道後,唐丁和秦羽潔戴上了防毒麵罩,唐丁打開了石門。

盡管戴了防毒麵罩,唐丁仍舊能感覺到一股黴變的氣味撲麵而來。

打開石門後,唐丁用手電筒往裏照去,發現這裏並不是全是人工開鑿,當然,有人工開鑿痕跡,不過大部分應該是天然形成的。

這才符合實情。

如果真是要開鑿一座山,那這工程量也太大了。

不過在一座山洞的基礎上,再修整一下,這工程量就小多了。但是這山的工程量的確小多了,可是在山上又用五色夯土堆砌,並且用流沙來防盜,這個工程量也大到了不可想象。

這相當於把整座山埋藏在百米之下,這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不過這些事,唐丁腦中隻是一閃,就被秦羽潔拉住了胳膊,“那邊有好多人,是陶甬嗎?”

唐丁順著秦羽潔手電筒照射的光看去,那邊的確有好多陶甬。

這些陶甬大部分呈跪著的姿勢,形態各異。而且有的陶甬的頭部都掉到了地上,可能是因為時間太久,粘結不牢。

既然這邊有陶甬,唐丁和秦羽潔就自然往這邊走,想近距離看看這陶甬的形態。

不過唐丁走近一看,卻吃了大大的一驚。這些人並不是陶甬,而是一些跪著死去的真人。

那遠遠看去像是頭部掉到了地上的陶甬,其實是被砍了頭的人。

這些人無一不呈現跪著的姿勢。就算有倒地的,也是跪著的。

唐丁仔細一看,這些人並不是自己跪著的,而是腳踝被捆綁住,然後繩子又捆綁住他們的大腿,最後又把他們的手綁在身後。所以這些人不想跪著也得跪著,因為他們的腿根本就伸展不開。

唐丁和秦羽潔之所以一開始把這些人誤以為是陶甬,說白了是因為秦始皇兵馬俑的影響。秦始皇為自己的陵墓,修建了陶甬的千軍萬馬,而這座陵墓又是先秦王陵,所以,很自然的就會以為看到的是陶甬。

再加上這群陶甬死的太久,身上落了一層的灰塵。更加讓人不易分辨。

不過唐丁對於先秦的曆史知道的不少,先秦的葬製是延續的商周的葬製,而商周都是奴隸製社會,奴隸製社會用奴隸殉葬,這幾乎是範例。

先秦和春秋諸國,算起來都是周的屬國,所以延續周的葬製非常正常。

後來到了戰國時期,由於這些屬國的連年征戰,士兵的折損,國力的減退,那時候各國君主都意識到了民是國之根本,所以,在戰國末期,各國都普遍開始重視民力的蓄養,不在用活人殉葬,而改成陶甬,這就是秦始皇兵馬俑的來曆。

不過用活人殉葬,這在春秋時期,也是各國普遍盛行的。

而且這種跪殉的葬法,曆史也是有記錄的。

跪殉,說白了還是奴隸主的本位思想作祟,奴隸主平時就享受奴隸們的下跪服務,所以,他們希望在自己死後,仍舊是下跪的奴隸為自己服務,他們希望將這一世的榮耀,在自己死後得以傳承。

秦羽潔此時也看到了這些跪殉的人,並不是陶甬,而是活生生的人之後,她驚訝的捂嘴大叫。

不過因為她戴上了防毒麵具,所以捂住的也不是嘴,而是防毒麵具。

這一排跪殉的人,規模著實不小,至少有三四百人。

三四百人,都是呈下跪姿態,給人視覺上極具震撼。

但是如果是陶甬,那的確給人的是震撼,不過如果是活人,恐怕給人的就絕不僅僅是震撼了。

而且還有不少被斬了頭的人,有些人顯然死不瞑目,就算被砍了頭,眼睛還是圓睜。

秦羽潔見到這場麵,嚇的腿發軟,全憑唐丁扶著才能走路。

唐丁和秦羽潔並沒有在這跪殉的人群這裏耽誤太多時間,因為唐丁還有左教授交給的任務,尋找文字性的記載的竹簡,噴灑保護液。

一個墓葬,對於盜墓者來說,他們最重視的是裏麵的各種瓷器,陶器,銅器,還有各種金銀器。

但是對於學者來說,他們最重視的是裏麵所有的一切帶有文字性的東西,竹簡,刻銘文的銅器、陶器等等。這些東西有助於幫助他們解開很多曆史謎團。

所以,打開一座古墓,左慶明最關心的東西就是帶有文字性的東西。

對於先秦的曆史,除了大家對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知道的比較多之外,對於秦始皇之前的秦國,知道的東西就太少了。

在秦始皇之前,秦國曆經六百多年,有三十一代國君,可是除了秦始皇外,世人對這秦國的三十多代國君有了解多少?

所以,左慶明著急著保存文字性資料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要不然他也不能讓愛徒身處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