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丁對於古字畫的知識,也比秦羽潔要多的多。
這兩年唐丁看書雖然看的是曆史,可是他卻沒忘了對曆史中發現文字的學習,因為要研究曆史,首先就要研究記錄曆史的文字,另外別忘了唐丁的老師,還是全國碩果僅存、號稱書畫雙絕的舒海舒老。
唐丁仔細看著這書上的大篆文字。
大篆是比小篆更早的文字,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全國推行“車同軌,書同文”後的推廣文字,在這之前,六國各有各的文字,雖然寫法各不相同,不過學術界把這些都成為大篆。
大篆比小篆更難辨認,因為一個字會因為地域不同,有很多種寫法。
這絹書上的字,如果唐丁沒認錯的話,說的正是永生之水和永生之玉。
要想永生,隻有得到永生之水和永生之玉才可以。永生之玉,秦穆公已經得到,他期望得到永生,並且隨身佩戴,但是那能夠永生的永生之水,秦穆公卻一直在到處尋找而未得。
這幅字畫將的就是這個。
唐丁又連續翻開絹畫的字跡,發現第二頁絹畫中有關於永生之水的描述,不過隻有一句:傳說中的永生之水,就算是銅劍也能漂浮其上。
另外,絹畫上還記載了,秦穆公當時的豐功偉績,與晉和好,並且威服強晉。
後來還有大規模的西征戎族的故事。
雖然這些字跡唐丁認不全,可是大體意思他還是能看出來的。
當然,唐丁並沒有對秦羽潔表露出半分,“這些東西我一時半會兒看不懂,我回去看看再說。”
“需要幾天?”秦羽潔忙問。
“怎麼也要十幾天吧,而且我明天還要去一趟陝西。”
“陝西?你去幹什麼?”秦羽潔的第一印象就認為唐丁因為看了自己的字畫,要再去秦公大墓。
“我去陝西旅遊行嗎?兵馬俑,華清池,華山,去哪不行?”
秦羽潔聽出了唐丁語氣中的不悅,她連忙改口,“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如果你想去秦公大墓的話,那裏已經被封存了,有武警把守,你根本進不去。”
“哦,我不去大墓。”
“那行,我等你回來。”秦羽潔順勢收起那枚永生之玉。
合上永生之玉的水晶盒的那一刹那,咖啡館中彌漫的陰煞氣息,突然消失不見。
好似一下從冬天到了夏天。
在飛赴寶雞的飛機上,唐丁把手機調成了飛行模式,翻來覆去看秦羽潔傳給他的那些照片。
秦人文字中的敘事,很簡略,基本就是一句話把事實敘述清楚,絕不用第二句。
但是這也相對增加了後人理解推敲的難度。
“先生,請問,你喝點什麼?”空姐彬彬有禮的問唐丁。
“來杯水吧。”
“好,請稍等。”
空姐問了唐丁後,拿起推車上的大水壺,給唐丁倒水,唐丁注意到突然飛來一隻小蟲子,毫無征兆的落在了水中,浮在了水麵上,遊來遊去。
“先生,對不起,對不起,我馬上給您換一杯。”
空姐馬上就要把杯子收回去,給唐丁重新換一杯。
“別動,就要這一杯。”
唐丁的話,讓空姐誤以為唐丁要找茬,“先生,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唐丁沒有回答空姐的話,是因為此時他的腦中突然想到了兩件事:
第一,秦穆公絹書上所說的永生之水上能浮起銅劍。
什麼水能浮起銅劍?當然是水銀。學過化學的都知道,水銀的比重是水的十一倍還多,而銅的比重還不到水的九倍,所以銅在水銀中肯定是漂浮在上麵。
第二,他想起司馬遷對於秦始皇墓中景象的描寫。
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前麵說的是秦始皇墓修建的情形,其中有一句“下銅而致槨”,這說明秦始皇的棺槨很有可能是純銅鑄就。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這句說的是,秦始皇墓上麵有日月星辰,下麵有山川河流,而河流是以水銀灌輸的。
這水銀的作用,是為了防盜墓,也為了給屍體防腐。古代道士多以水銀製作丹藥,所以水銀在古人的心目中應該有長生不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