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九幅壁畫,散發著濃濃的念力氣息。
唐丁的學識今非昔比,故而一見這牆壁上的九幅壁畫,還有壁畫中奇形怪狀的手指組合,唐丁立馬猜想到這壁畫應該就是鼎鼎大名的密宗九字真言!
這壁畫上的九字真言,唐丁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之前,唐丁吸納過佛祖灌注精神的貝葉經,這貝葉經中的念力,跟這九幅壁畫中的念力,似乎是係出同源。
道教有九字真言,佛教也有九字真言。
但是不管是道家或者是佛家的流傳,九字真言都是一樣的九個字:臨兵鬥者,皆數組前行。
九字真言雖然最初是道家提出來的,但是真正發展卻是佛教將之發揚光大。
九字真言又名六甲秘祝,最早見於道法大家葛洪《抱樸子》。但是道家對九字真言的研究,卻因為各種原因並沒有流傳下來。
相反,佛教的密宗,卻把九字真言發展到了一個極高的境界。
當初唐丁跟著師父龍虎真人學藝的時候,龍虎真人也跟唐丁一言帶過這九字真言,不過因為道家的九字真言已經失傳,所以唐丁也無從得知道家的九字真言講些什麼。
現在,唐丁竟然有機會看到這密宗的九字真言,唐丁不自覺的就手指隨著看到的壁畫,擺出了九字真言的手印姿勢。
這九字真言手印容易學,自古至今流傳的也很廣,手印的姿勢好擺,但是如果光擺出手印的姿勢,就能得傳九字真言奧義的話,那全世界至少有一半的人,能學會九字真言。
但是實際上,九字真言看似簡單,實則晦澀難懂。
越是看似簡單的東西,要理解內中的含義就越困難。
“一”是最簡單的漢字,但是“一”中蘊含的意思,即使是大學教授也無法說完全。
九字真言的手印雖然簡單,但是就算在密宗之內,能夠傳承九字真言的也是極少數,甚至有時候九字真言的奧義,在密宗之內也會斷了傳承。不過密宗人才輩出,雖然這一輩斷了傳承,也許下一輩又出現了天資卓絕之人,又能悟出九字真言。
這些都是唐丁從一些佛教典籍中看到的。
在唐丁從前的認識中,九字真言自然極其深奧,等閑之人根本無從理解。
唐丁把全部的九字真言看了一遍,也試著擺出壁畫中的各種手印,但是卻沒有半點效果。
唐丁跟常人不同,如果是平常人,他們遇到這種情況,會有兩個觀點:他們會認為九字真言難學,絕對不是一蹴而就能悟懂的,有些人會看過就扔,反正自己學不會。另外有些執著的人會試著嚐試九字真言,他們會認為在不斷的練習中,會熟能生巧,有所領悟。
但是唐丁知道,像九字真言這種秘法,熟能生巧的幾率是非常低的,這種秘法講究的是頓悟。
比如這九大手印,手印很簡單,就連孩童都能學會,但是手印中蘊含的東西,越熟悉了越不好悟了,也許會把人的思想引到一個死角。
看著這九幅壁畫,唐丁手上做著動作,腦中想著貝葉經中的六字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的無上法力,被灌注在貝葉經中。
而這九字真言也被灌注在這九幅壁畫中。
兩者的念力,極其相似。
不過看了半天,頭腦中也想了半天,唐丁對這九字真言還是一無所獲。
是不是自己的理解出了偏差?
六字大明咒跟九字真言,明顯是不一樣的東西,雖然他們都是跟佛的念力有關,但是卻絕對不一樣。
如果一樣,那豈不是修成六字大明咒的人,都會九字真言嗎?這明顯不可能。
既然不可能,唐丁就隻能從其它方麵破解這九字真言的奧秘。
“我是為什麼來這裏?是因為丹錯聖佛的圓寂而來,而丹錯聖佛,”
唐丁大腦中突然出現了丹錯聖佛在蓮花台上,對著自己說話的情景。
想著丹錯聖佛那蠕動的嘴唇,唐丁手上就擺出了第一幅壁畫中的手印,他瞬間就心靜如水,仿佛世間的一切都跟他無關了。
唐丁頓悟了九字真言第一幅壁畫的手印。
九字真言的第一幅壁畫是:臨,手印是不動明王印。
臨:雙手食指立起,其他手指彎曲組合。
不動明王印,臨事不動容,保持不動不惑,表現堅強的意誌。
不動明王印,修的是心。
擺出了不動明王印之後,唐丁又不知不覺的擺出了第二幅壁畫中的:兵。
兵,手印是大金剛輪印,二手食指直立,使中指重疊其上,小指和無名指彎曲組合。拇指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