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職業,你認為是很好的,也蠻有辦事熱情,可常聽到種種非議,在你的熱情上潑冷水。把握不住,就會把一份好端端的職業斷送掉。應該承認這種製冷因素是客觀存在的,但這隻是影響熱情的外在原因。保持熱情的內因是良好的心理素質。要相信你認為好的,必定是好的。與其擔心別人的評論,不如設法完成你所擇定的事情,創造出無可爭辯的實績,讓人刮目相看。
在馬薩諸塞醫科大學的應力治療中心,創辦人兼指導者喬·卡伯特、津恩對患者在進行一項訓練,以幫助參與者增強對現實的一種新鮮感。訓練不包括催眠、唱歌等,僅由一項簡單的事情構成:吃葡萄幹。不是囫圇吞棗,而是用一種新方法吃,全神貫注,就像品酒師鑒定法國波爾多佳釀一樣。參與者有意識地拿起葡萄幹,觀察顏色,辨別味道,然後從容地把它放在嘴裏,用舌頭感覺葡萄幹皮上的皺摺,和牙齒細細咀嚼,接著小心地咽下去,感覺它滑入喉嚨,體會它獨有的滋味。大部分參與者說,在這個過程中有一種緊張刺激的感覺,他們立刻從吃葡萄幹中體會到用心從事一項活動與匆匆忙忙、毫無意識、心不在焉地做事(而這是通常的態度)的對比反差。
這項練習的要點(增強對現實存有一種新鮮感的要點)是提高你注意眼前事務的能力。遠離過去及將來那些無盡的浪費精力、破壞新思考的擔憂與煩惱,努力地去恢複你的熱情與信心。學會專心致誌地吃葡萄幹或專心致誌地製訂新的營銷戰略,專注將使你以富有創造性的思想來完成當前的任務。
善於利用業餘時間
科學大師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我們總認為,人與人不同,這裏麵有環境、有機緣、有能力、也有性格的差異。怎麼在於“業餘時間”呢?業餘時間對我們每個人意味著休息和充電。
2000年8月20日《新華周末》報道,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琪延博士帶領他的課題組對全國城市居民的生活時間進行抽樣調查發現,我國城市居民一周平均每日工作時間為5小時1分,個人生活必需時間10小時42分,家務勞動時間2小時21分,閑暇時間6小時6分。四類活動時間分別占總時間的21%、44%、10%、25%。每一天,城市人就是這樣度過。十年來,人的閑暇時間增加了69分鍾,閑暇時間占人生命的1/3。而我國居民在電視機前每天是3小時38分,打發掉自己一半的閑暇時光。日本、美國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分別為1小時37分和2小時14分。
調查結果還顯示,本科以上高學曆者的終生工作時間是低學曆者的4倍,收入是其7倍以上。學曆越高,越重視終生學習,平均日學習時間為61分鍾。
每個人的業餘時間有多少?業餘時間如何用?這裏大有講究。當你業餘時間比較多時,而且把如此多的業餘時間用於打牌、跳舞、閑扯、看電視時,你的收入就像翹翹板,這一頭就會低下去。反之收入就會高起來。收入是社會對你的報酬,也是一個人的價值物化形式。當你的收入漸漸趨於牛市或熊市時,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內容也就趨於變化,你的理想和追求與人就大大不同了,這時你自覺不自覺地與他人出現了差異。“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這也許是愛因斯坦關於人與時間的又一種表述方式,也是一種深刻的耐人尋味的表述方式。
列寧說過,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現在該賦予它時代的新意了。步入信息化社會,擁抱知識經濟時代,也必然地要求我們壓縮以至擠占業餘時間。市場競爭無孔不入。在業餘時間,我們都能嗅到一股知識和金錢的氣息。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數字英雄”的搜狐總裁張朝陽博士說:“我就是平凡人,我沒有發現自己與別人有什麼大的不同。如果說有不同,那就是我每天平均除了7個小時睡覺外,其他時間都在工作(思考)”,
據說,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種血細胞(現稱血小板)及其他成就的加拿大醫學教育家奧斯勒,為了從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讀書,他為自己定下一個製度,睡覺之前必須讀15分鍾的書。不管忙碌到多晚進臥室,就是清晨兩三點鍾,他也一定要讀15分鍾的書才入睡。這個製度他整整堅持了半個世紀之久,共讀了8235萬字、1098本書,醫學專家成了文學研究家。奧斯勒賦予業餘時間以生命的神奇。
你要顯示存在的價值嗎?你要與人有所差異嗎?那麼,用好你的業餘時間吧!
做事需要踏踏實實
西方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將空想命名為“白日夢”。他認為,白日夢就是人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某種欲望得不到滿足,於是通過一係列的想象、幻想在心理上實現該欲望,從而為自己在虛無中尋求到某種心理上的平衡。
弗氏理論還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詞——逃避。也就是說,過分沉湎於空想的人必定是一個逃避傾向很濃的人。這正是空想帶給人的極大危害性。下麵的故事生動地說明了空想的危害。
一年夏天,一位來自馬薩諸塞州的鄉下小夥子登門拜訪年事已高的愛默生。小夥子自稱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從7歲起就開始進行詩歌創作,但由於地處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師的指點,因仰慕愛默生的大名,故千裏迢迢前來尋求文學上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