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讓心靈受到觸動(1)(1 / 2)

在本書開頭,我們先來看一則寓言。一天,一隻小獅子在母獅子熟睡時獨自在林中玩耍。林中各種各樣的事物對它產生了強烈的誘惑,因而小獅子決定再走遠一點兒,去看一看離其洞穴較遠的地方究竟是怎樣一番景象。不知不覺間,它已經走了很遠很遠,以至於迷失了方向,怎麼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小獅子感到萬分恐懼,在林中瘋狂地跑來跑去,嘴中還不時發出尋找母獅子的哀嚎聲,但是它再也聽不到母親的回應了。萬分疲憊的小獅子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在這時,一隻失去了羔仔的母羊聽到了這隻迷途的小獅子發出的可憐的呼叫聲,於是就主動向它表示友好,並收養了它。

這隻母羊非常喜歡自己發現的這隻小獅子。沒過多久,小獅子的個頭兒就超過了母羊。以至於母羊有時候甚至對它有些害怕。時不時地母羊還會發現小獅子的雙眸流露出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異神情。

然而,總的來說,直到發現那隻雄健的獅子之前,這位養母和它的養子在一起生活得還是相當愉快的。那隻雄獅立在它們對麵的山頂上,它的雄姿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隻見它抖了抖黃褐色的鬃毛,發出了恐怖的吼聲,這吼聲在山穀間回響,經久不息。羊母親站在那裏,嚇得渾身發抖,最後癱倒在地上。但是,那隻小獅子聽到這種奇怪的聲音卻好像著了迷似的,一種以前從未體驗過的莫名的感覺湧遍了它的周身,它興奮地渾身顫抖了起來。

那隻獅子的吼聲觸動了小獅子那根以前從來沒有被觸及過的心弦,這種吼聲激活了它體內某種新的力量,而它以前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體內存在這種力量。各種新的欲望,以及對力量的某種新奇的認知此時支配了它。它的另外一種天性複活了,出於本能,它發出了相應的吼聲,對那隻獅子的吼叫做出了回應。

這隻覺醒了的動物對自己的潛在力量感到恐懼,吃驚和茫然。各種感覺交織在一起,讓它禁不住發抖。它同情地看了一眼自己的養母,然後猛然一躍,朝著山頂上的那隻獅子奔去。

就這樣,迷途的小獅子發現了自我,但在此之前,它一直依戀於它的羊母親,就好像一隻要長成大羊的小羊羔,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可以做到同伴們所無法做到的任何事情,也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力氣會比普通的羊大。在此之前,它也從未想到自己具有讓林中百獸膽戰心驚的力量。它以為自己僅僅是一隻看到狗就會奔逃,聽到狼嚎就會渾身發抖的羊。現在,他吃驚地發現,狗,狼,以及許多以前令他如此膽戰心驚的動物,如今看到它以後都飛奔而逃。

隻要認為自己是一隻羊,這隻獅子就會像羊那樣膽小和畏縮;隻具備羊的力氣和羊的膽量,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有一隻獅子的力氣。假如有人暗示它可以運用獅子的力氣,它一定會說,“我怎麼能夠運用獅子的力氣呢?我僅僅是一隻羊而已,和別的羊沒有什麼兩樣。它們做不到的事情,我也無法做到。”但是,當它的獅子天性被喚醒之後,它馬上就成了一種新的動物,即森林之王,除了老虎與豹之外,沒有任何動物能與它匹敵。這一發現使它原先意識到的力量增加了兩倍,三倍,甚至四倍。在聽到那隻獅子的吼聲之前,它根本不可能使用這樣大的力量。

如果不是那隻獅子站在遠處的山頂上發出吼聲,喚起它潛在的獅子天性,這隻小獅子可能會繼續過著羊的生活,或許從來都不會意識到自己具備獅子的本領。那隻獅子的吼聲並沒有使它的力氣增加,隻是激活了它身上本來就已經存在的潛能,僅僅是讓它認識到了自己本已具備的力量。發現了這樣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之後,這隻年幼的動物再也不會滿足於過羊的生活了。從此,它要在叢林中過獅子的生活,享有獅子的自由,發揮獅子的威力。

我們每一個正常人身上都具備睡獅的潛能。我們需要做的僅僅是激活這種潛能,隻需要發生某種事情,讓我們產生覺悟,觸動我們的心靈,喚醒我們熟睡的潛力。

上述那隻年幼的獅子一經發現自己是一隻獅子,就再也不會滿足於羊的生活了。和那隻獅子一樣,假如我們發現自己不是普通人,假如我們最終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人類,意識到自己在創造方麵處於主宰地位,那麼我們將再也不會滿足於世間普通人所過的生活了。我們會感到自己身上正在湧現一種新的力量,而我們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擁有這樣的力量。我們再也不會一如既往地生活,再也不會滿足於淺近的理想和微不足道的成就。從此以後,我們會追求更高的目標。我們會向上看,努力奮鬥,直至實現更為遠大的理想。

菲利普斯·布魯克斯過去常說,一個人一旦發現自己僅僅過著一半生活,就會念念不忘去過另外一半生活,直到最終過上這另外一半生活。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會滿足於隻過一半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