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之擇(1 / 2)

酈央的戰爭,是從永順帝夜靜之的遇襲開始的。

影頌以靖榮王為了攥位而謀害太後、皇上為由,突然於上朝時間帶兵衝進皇宮。

因為事發突然,眾大臣和夜靜之沒有足夠的防備,影頌帶著上千名精兵一口氣殺進皇宮,殺了幾十名大臣,還差點殺掉了夜靜之。

因為皇宮守備森嚴,影頌的這次襲擊沒能成功地殺掉夜靜之,所帶的兵悉數被殺,但他是條老狐狸,一開打就先逃走了。

他往西城門逃去,想往校軍場奔去。

他的家眷及心腹已經悄悄地搬去秘密地點,現在的影府,隻剩下老弱病殘的仆人,生死無所謂。

這時,影頌的弟弟,也就是影如霜的二哥影風,也帶著數萬兵馬,快速往西城門奔去,想趁著城門剛開以及皇宮生亂,率兵打進城裏。

然而,時間到了,城門沒有打開。

他率兵站在城門下,心急如焚。

為了保證城門能按時打開,他們早就在城門的守兵裏安插了自己的人馬,一到時間,就開始殺掉多餘的守兵,打開城門放自己人進去。

然而,城門既沒有按時打開,也沒有傳出什麼廝殺之聲,靜得有些可怕。

在他隱隱覺得不對的時候,城牆上突然出現了一大批全副武裝的弓箭手,一名將軍將手中的人頭往下一丟,大聲道:“影太後及影氏一族妄圖謀害太上皇和永順帝,證據確鑿,大逆不道,天理不容,如今太上皇和永順帝皆安然脫險,命我等誅殺影氏全族!改邪歸正,繳械投降者,太上皇饒其不死,不知悔改,逆天而行者,誅九族——”

影風接住被拋下的人頭,看後大吃一驚:竟然是影頌的人頭!

他當即知道己方在城內的行動失敗了,忍下悲痛,當機立斷:“全軍後退一裏——”

牆頭上的將軍下令:“放箭——”

箭雨落下,瞬間射傷一片。

影風帶兵後退到弓箭的射程之外,開始駐守,並派人去通報影如霜。

從這天開始,酈央就進入了詭異的攻城與守城戰。

夜氏一族控製城中和城外東郊、南郊,與富饒的大順東部、南部聯通順暢,經濟上占據優勢,守城不成問題,而影如霜控製的酈央西郊、北郊,與地域廣闊、駐兵最多的大順西部、北部聯通順暢,在兵力上占優,而且與夜挽君駐守的固城屬一個方向,不怕無兵可用。

夜家有錢,影家有兵,兩方對峙,就成了持久戰。

而在輿論上,雙方都在指責和討伐對方為了攥位而不擇手段,違背人倫天理,自己是在“清君側,振國綱,護江山”,城裏的百姓,無法從封鎖的西城門和北城門出去,都想往大順東部和南部逃去,但朝廷不允許官員逃走,普通百姓若想離開京城,也不能帶太多的財富離開。

城裏,一時間人心惶惶。

另外,皇室控製的大順東部、南部地區,影氏一族的人趁機發兵起亂,而在影氏一族控製的大順西部、北部地區,支持皇室的人也發兵清除影氏一族的人脈,這些戰爭雖然規模不大,卻也是給黎民百姓造成了相當的苦難。

總之,大順就此進入了內戰。

這些消息,通過飛鴿傳書的方式,傳到了邊疆。

邊疆的軍隊裏,影氏一派與皇室一派的爭鬥越顯白熱化,隻是,這些將士深知一旦內部開打,無異於給敵軍可乘之機,所以,他們鬥歸鬥,但多是爭權的文鬥,還不至於上升到你死我活的自相殘殺。

在外敵麵前,這些將士,仍然堅守著最後的底限。

在固城的十幾萬守軍裏,並沒有發生這樣的內部爭鬥,因為,夜挽君將兩派的紛爭,處理得很好。

他可以說是皇室中最有權力、最有威望、最有影響力的核心成員,他身為這支軍隊的最高統帥,支持皇室者自然是服從於他,而他同時又是影氏一族的親家,與影家女生有一女,與太後、丞相等影家要員交情極好,太後一黨對他也極為敬畏,不敢造次。

而夜挽君總能平衡兩派之間的明爭暗鬥,不偏不倚,眾人都沒有什麼好說的。

當京城的戰亂傳到固城,軍中自然一派嘩然。

麵對這樣的局勢,夜挽君隻是平靜地召集所有將領,告訴他們:“大敵當前,我等理當團結一致,心無旁貸,共同對外,絕不讓敵人踐踏我大順江山一步!你們已經為將多年,自然知道這個理兒,但本將軍要的,不是你們知道多少理兒,而是要做到克盡職守,無愧天地與家國!”

他說得斯文儒雅,就像書生在說理,但目光,卻明亮清澈、銳利剛毅。

堅韌,堅定、堅強、堅硬卻又柔韌十足,這就是他的特性。

既看看透一切,又能控製一切,還能包容一切的目光。

在他麵前,沒有哪個將領將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