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O四 店大欺人(1 / 2)

第一五O四 店大欺人

算上常雲山,加上同宿舍的,吳昊這邊一共五位。蔣鈴及手下副總三位,對方客人四位,加起來一共十二位。

說起來,與蔣鈴這一次簽約的是,華廈最大網絡平台的供應部,蔣鈴與他們已經談判了差不多有一年有餘,今天終於正式簽約。

這是一宗大生意,一年包裝材料的用量達到了十個億,當然了,北方紙業也隻是其十家主要供應商之一。

北方紙業的產品質量沒有問題,之所談判這麼艱苦,更多的是這家客商有點店大欺人,始終要在價格上打壓蔣鈴。

蔣鈴在與對方接觸之前,就已經對平台的供應鏈進行了一番調查。供應部用這種手段,從價格上打壓供貨商,但他們給下麵的加工廠時,竟然加價百分之四十。

探聽到這一商業秘密,蔣鈴怎麼可能任對方打壓呢?雖然這些加工廠網上銷售,離不開這個網絡平台,但並不等於包裝物必須從平台進。隻是因為這個平台的供應部與這些大的包裝生產廠家簽訂了獨家代理的合同,沒辦法,這些比較大的包裝物生產商不敢把產品直接賣給加工廠。

但北方紙業沒有上這個當,任憑對方輪番進攻,就是不把這個獨家代理權給他們。

同時,蔣鈴派出自已的銷售人員,直接到那些比較大的生產加工廠推銷包裝材料。當蔣鈴簽約到第三家的時候,網絡平台的供應部可就坐不住了。雖然隻有這三家,一年就可以用去北方紙業將近二個億的包裝材料。

說起來,如果對方不是這麼壓價,與平台簽約,對紙業來說,還是有很多好處的,一是可以節省一大筆銷售費用。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成千上萬的客戶,一個一個的跑,人財物的開銷,一年累計下來,是一個天文數字;而要是簽約平台,這些開銷就少了百分之八九十;二是作為包裝材料的生產廠家,不可能如平台那樣對加工廠掌握的那麼詳細。也就是說,客戶群不可能有平台那麼大。

當然了,如果對方價格合理,也就無所謂了,但你想店大欺人,蔣鈴才不買對方的帳呢。

平台供應部是個大部門,掌控著整個進駐平台的所有生產加工廠的信息,其實,北方紙業自已找客戶,不通過平台銷售,這沒有什麼,就算北方紙業產量在大,對整個平台的需要來說,也隻是個可以忽略不講的數額,但平台最擔心的就是那種蝴蝶效應。

這個影響可真太大了。

一旦其它入駐的企業知道自已采購價格可以節省百分之四十的話,這種平台壟斷那可就要壽終正寢了。

所以,對方的老總親自出馬,參與談判。

對蔣鈴來說,並不排斥與對方的合作,但你不能店大壓人,不能簽定這種不平等的條約。這到不是不可以給平台優惠,畢竟對北方紙業來說,直接與平台簽約,可以節省很大一部分銷售費用。

但這種優惠,應該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之上,讓雙方都能接受。

雖然對方總經理都親自過來參與談判,這對平台來說,已經是破了例了,你可要知道,就這個供應部,一年的交易額度,數千個億,僅包裝物一項,就達到了幾百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