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八 權力與暴力(1 / 2)

第一九六八權力與暴力

有人說商場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這話對官場同樣有效。比如宋寧和吳昊,原本是官場上的對手,現在卻成為相互為對方在官場上鋪路搭橋的朋友了。

宋寧透露給吳昊的信息,十分重要。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你連對手是誰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實力,怎麼可能不吃虧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說白了,官場就是一個十分複雜、而又層次分明的江湖。

說起來,江湖原義,並不是指一個具體的地方,而是由人群的活動構成的。

真正的江湖是什麼,什麼又是江湖人?

這還真得從權力構架方麵,進行一番探究。

在華夏的權力結構,可以為兩層,鄉鎮以上,歸縣、省及中央管,也就是我們現行的行政管理體係。

而鄉鎮以下的村,雖然名義上歸鄉鎮管理,但在農村很多的地方,村裏的權力,由村裏的家族勢力所掌控,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這樣(很多時候,家庭的勢力與黑惡勢力是劃等號的)。這也是為什麼上麵下命令,要掃清農村黑惡勢力的原因。這種家庭式的黑惡勢力,很多時候,已經染指鄉鎮甚至更高的縣裏及市裏領導層了,掌控著鄉鎮甚至縣級領導機關的權勢。

最關鍵的是,因為長時間的放任,這種結構相當穩固,這就形成了這種原義上的江湖。

在這些地方,對農村的管理,已經不是行政權力了,而是這種由家庭或者黑惡勢力所掌控的江湖了。

在華夏國家的價值體係裏,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是相對的,廟堂當然就是行政管理。嚴格的說起來,江湖是沒能力和廟堂叫板的。隻有那些廟堂裏不想管或者管不了的時候,江湖就派上用場了。

所以,一般的意義上,江湖主要指的是主流權力之外的區域。說到這裏,我們是不是又想到了武俠小說,裏麵的俠客總是身處權力之外,為所欲為,殺個把人比殺雞還容易,完事大搖大擺揚長而去,也不怕網上通緝......

其實現實的江湖,雖然沒有這麼放肆,但有些地方,還真的有相似之處。

這裏所說的江湖,雖然不是特指一個地方,但有時也會表現在地理上,就像清末民初江湖人在天津最重要的活動場所“三不管”,因為是荒地,日法租界不管,清政府衙門也不管,於是江湖人在這裏站住了腳,還發展成了繁華的鬧市。

很多偏僻的農村,因為沒有油水,所以,就成了現代的“三不管”。

當然了,現在的華夏,與過去比起來,行政權力是過去任何朝代所不能比的,所以,這種江湖的空間也就越來越小,這是客觀現實。

從分析上,可以得知,主觀上,江湖人對待權力采取的是回避和敬而遠之的態度。比如,江湖人最大的噩運是打官司,為此還有許多禁忌。

過去有句老話,叫做“冤死不告狀”,就是說占著理兒的事進了法院都不知道能判成什麼結果,何況這些以“坑蒙拐騙黑”為活計的江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