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的好些想法都與張東蓀相近或者相同。在他複張的長信中也提出了這個“生產力標準問題”(用今天的話來說):
吾以為中國今日之社會主義運動,有與歐美最不相同之一點焉:
歐美目前最迫切之問題,在如何而能使多數之勞動者地位得以改善,中國目前最迫切之問題在如何而能使多數之人民得以變為勞動者。
故在歐美提倡此主義,其旗幟極簡單明了,亦日無產階級與有產抗爭而已。中國則有業無業乃第一問題,而有產無產,轉成第二問題。
我國今日之大患,乃在全國人民什中八九,欲求一職業以維持生命,且不可得。……故今日中國之社會運動,當以使多數人取得勞動者地位為第一義。地位取得,然後改善乃有可言。
吾以為在今日之中國而言社會主義運動,有一公例當嚴守焉,日:在獎勵生產的範圍內,為分配平均之運動;若專注分配而忘卻生產,則其運動可謂毫無意義。
梁認為當時中國社會上的窮苦人中,“實分為勞動者與遊民之兩大類”,遊民多而勞動者少,而“勞動階級之運動可以改造社會,遊民階級之運動隻有毀滅社會。”出路就是發展生產事業,“然後我之遊民可以減少,而我之勞動階級可以成立;勞動階級成立,然後社會運動得有主體,而新社會可以出現,社會主義運動不可逾越之階段,殆如此。”
遊民階級運動之害,梁在這信中說:
今之社會主義運動家,或以熱心太盛之故,深嫉乎有產階級智識階級之腐敗不足與語也,又見乎勞動階級之人少而力微,且性質亦帶保守,不易鼓動也,於是“為目的不擇手段”,轉而思利用遊民。夫天下之最便於利用者,誠莫遊民若也。而利用所生之結果,必至全反其所期。今試執共產主義以告任何階級之人,未必能信受也,即信受未見能奉行也。試以語半兵半匪之軍隊,則彼可以“聞斯行諸不俟終日。”數月以來,高陽兵變,宜昌兵變,皆籍市民之產而朋分之。彼奚不可以日:“吾為實行共產主義來也。”試問社會運動之名義,若為彼輩所假借,則玷此名義為何如者,而國家元氣之瘵喪又何如者。故吾願真愛國真愛主義之人慎勿出此也。
不要多心,梁啟超不是說中國共產黨。此信寫於1921年1月19日,半年之後才有中共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在這裏完全是作學理的探討和邏輯的推論。
梁啟超痛論了遊民對運動之害。後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遊民”一節中,也這樣說:
中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地位,造成了中國農村中和城市中的廣大的失業人群。在這個人群中,有許多人被迫到沒有任何謀生的正當途徑,不得不找尋不正當的職業過活,這就是土匪、流氓、乞丐、娼妓和許多迷信職業家的來源。這個階層是動搖的階層,其中一部分容易被反動勢力所收買,其另一部分則有參加革命的可能性。他們缺乏建設性,破壞有餘而建設不足,在參加革命以後,就又成為革命隊伍中流寇主義和無政府思想的來源。
說到生產力標準問題,運動初期許多人對此是認識不足的,走過許多彎路之後終於認識這一點了。在《毛澤東選集》裏,我沒有找到適當的引文,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裏,我找到了這樣一些:
共產主義是沒有人剝削人的製度,產品極大豐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沒有極大豐富的物質條件是不可能的。(第137頁)
不能有窮的共產主義,同樣也不能有窮的社會主義。(第171~172頁)
不要光喊社會主義的空洞口號,社會主義不能建立在貧困的基礎上。(第213頁)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現在雖說我們也在搞社會主義,但事實上不夠格。(第225頁)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中國共產黨才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理論。江澤民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報告中說:“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就生產力發展水平來說,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這就決定了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曆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去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這是不可逾越的曆史階段。”他並且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科學的、精辟的論斷,對於我們思考1920年的那一場討論是很有啟發的。
其實,社會主義運動是不是必須承認馬克思提出的生產力標準問題,不僅僅中國存在。列寧老早就提出了跟馬克思不同的說法,認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有可能首先在幾個、甚至單獨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這種革命,不是在先進國家首先爆發,而是在帝國主義時代各種矛盾的集合點、帝國主義戰線最薄弱的環節首先爆發並取得勝利。1917年11月布爾什維克在落後的大國俄羅斯奪取了政權,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造,似乎列寧的這個說法得到了證實,而馬克思原來的說法卻未必是對的了。可是在七十四年(這在人類曆史上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之後,從列寧開始的試驗不能繼續下去了,回過頭來證明馬克思原來說的要更正確一些。俄國的這一頁曆史,對於我們思考今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思考當年的這一場討論,都是有益的吧。
史學家胡繩在接受《百年潮》雜誌社的社長鄭惠訪問時,就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問題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其中也說到了這一次討論。他說:
“五四”以後,在當時的馬克思主義者同梁啟超、張東蓀等人之間,有過一場關於社會主義的論戰。現在看來,粱、張等的觀點雖然有許多不對,但有一點不能說是錯的,那就是認為當時中國的經濟很落後,還沒有條件搞社會主義。陳獨秀等對他們的反駁,無非是說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好,中國可以跨越資本主義去實現社會主義。怎樣跨越呢?陳等就回答不了,因而並沒有駁倒他們。(見《百年潮》創刊號,1997年1月出版,第10頁)
應該說,這是一種很公允很符合實際的定評。
張東蓀的這首詩置於1959年所作《秋感雜事詩七首》之後。當是是年或其後所作,這已經是梁啟超給他複信三十八年之後了。在這三十八年裏,世界,中國,他本人,都經曆了多少事情。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勝利了。中國進入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在一段時間裏他也曾參與這些事業。當他脫離政治生活之後,又看到了反右派鬥爭和大躍進。所有這些不能不引起他的思考。這詩是寫在反彭德懷的廬山會議之前還是之後,一時無從查考了。他借到了《梁任公近著第一輯》,“寒夜千披舊賜書”,把這封複他的信翻來覆去不知看了多少遍,一麵看,一麵聯想到幾十年來的經曆和眼前的現實,真是感慨萬千。寫這信的人已經不在了,還有誰能同我討論這個複雜問題呢?“亂絲誰可共爬梳”。有些當年擔心出現的事情後來是出現了,“昔日徒憂今日事”。自己曾經參與這一運動,現在又落得如此境地,如果梁任公地下有知,不知道會不會要笑我。這詩真可說是百感交集。
朱正主要著作目錄
魯迅傳略1956年作家出版社,修訂本,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回憶錄正誤
1979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一次修訂本,198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二次修訂本,1999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魯迅手稿管窺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魯迅(祖國叢書)1985年人民出版社
人和書(雜文集)1988年書海出版社
留一點謎語給你猜(火鳳凰文庫)1995年上海遠東出版社
思想的風景(當代中國學者隨筆)1997年東方出版中心
1957年的夏季——從百家爭鳴到兩家爭鳴1998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小書生大時代(口述自傳,朱曉整理)199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辮子、小腳及其它(思想者文庫)1999年花城出版社
論預言之難(當代名家雜文精品文庫)1999年百花文藝出版社
總跋
譚談
五年前,在省委的信任和全省廣大文藝家的支持下,我們集體登台,組成了湖南省文聯第六屆主席團。一晃,五年過去,本屆任期已滿,全省第七次文代會正在籌備之中。我們這一屆主席團,即將走進曆史。五年來,我和主席團的同誌們都在心裏要求自己:當好廣大文藝家的服務員。年年都在按此目標努力,年年都不令人滿意。今年,恰逢省文聯成立五十周年,我們決心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編輯出版這套“文藝湘軍百家文庫”,借此總結半個世紀來我省的文學藝術事業,集中展示我省的文學藝術成果,全麵檢閱我省的文學藝術家隊伍。可以這樣說,這套書的出版,是我們這一屆主席團齊心協力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前兩年,由省委領導同誌親自出任主編、省委宣傳部直接操作,我省先後編輯出版了《當代湖南作家作品選》、《當代湖南文藝評論家選集》、《當代湖南戲劇作家選集》三套叢書。這三套書,展示了我省未央、彭燕郊、石太瑞、蕭育軒、任光椿、周健明、謝璞、宋梧剛、張步真、莫應豐、譚談、孫健忠、彭見明、水運憲、蔡測海、何立偉、唐浩明和李元洛、胡代煒、淩字、胡光凡、喬德文、餘開偉、龍長吟、胡良桂、胡宗健及範正明、陳健秋、陳蕪、盛和煜、陳亞先、顏梅魁、曹憲成等三十三位文藝家的成果,另有一些文藝家的優秀之作,收入了綜合卷。我們這套“百家文庫”,是前三套書的完善。已人選了前三套書的文藝家,不再人選“百家文庫”。
這套“文庫”,原則上是一人一卷,也允許其他編輯方式的存在;一人一卷中,對已調出我省或已去世的許多很有成就的文藝家,均未編人。他們的藝術光彩和藝術成就,將永存在我省的文學藝術史中。這套“文庫”,主要人選對象是當前創作最活躍、成就突出的中、青年文藝家,也不排除應在我省文學藝術整體成就中占一席之地的、未被編入前三套叢書的老文藝家。
“百家文庫”分十個方陣編排。即:小說、散文、詩歌、兒童文學、文藝評論、音樂、戲劇、影視、曲藝與民間文學以及檢閱老文藝家的紅葉方陣。大體上一百本書,故名之日“百家文庫”。這是一個大工程。她雖然以一種半民間的方式組織力量來完成,但省委、省委宣傳部領導自始至終給予重視和支持。省新聞出版局、湖南文藝出版社也為她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參與本文庫印製策劃的幾位有文化戰略眼光的有誌之士,與我們一起投入力量,一些老文藝家也為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我代表編委會向他們致以深深的謝意!
我們當然想盡可能地把事情做得完美一些。但人世間隻有遺憾的事物,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百家文庫”也自然會存在許多缺陷和遺憾。我們僅僅是在為後來人鋪上一些基石,後來人一定會把我省的文藝大廈蓋得更雄偉、更壯麗!
2000年6月16日·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