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按照原定計劃,開始了我的學習生涯。
寅時,我開始學習武功,我娘決定從拳法和輕功開始學習。這套拳法叫泰拳,分十二式:
(1)捆腕雙臂平胸交旋勢
(2)掄拳拳成先後交換上落勢
(3)按耳提留護麵側
(4)攔格手自外內撥
(5)斜擋抬拳斜上格
(6)高提掩雙臂輪流高抬
(7)戴冠曲臂上提時前衝
(8)雙並肘兩肘齊架敵腿
(9)踢臀側舉足後彈勢
(10)耍膝雙膝連上提
(11)獻蓮俯首前觸勢
(12)回踢回族後擺腿
泰拳的馬步名“三官步”,所謂馬步,就是“拳樁”連同步法的整體運行。基本拳步為八方移動步法,循羅盤方位所向的進退及側移步法。
三宮步是由於其步型為斜三角,活動時亦常沿著三角形路線為進退基本圖樣。此技可說是泰拳技擊的精華,進可攻退可守,萬變不出其中。在實際運用時,三宮步法有甚獨特的技法,以適應環境和形勢的需求。
三宮步的單吊馬式,看似虛浮,實則泰拳精妙獨到之處。
此式可政可守,敵方攻來時,可施踹腳踏敵前腳遏止其進攻、複後腿擊之,曰“製軍”。若主動進攻,虛足可以蹬敵丹田,隨以拳或腿連續攻擊,謂之“衝殺”。更重要的特點是三宮步發動時,可使精神與氣勁合一增強信念。
傳到現在泰拳有108招,其中技法包羅萬象,奇技、詭招甚多。基本招式有“長兵”與“短兵”之稱。長兵乃是拳腿,短兵即肘膝,又有所謂“虛招”和“詭招”之分,即虛實之用。有以下口訣:並(相對)合(進)取(執);藏(斷)佛(撥)切(入);衝(撲)撞(紮)壓(按);拖(拉)擂(迫)抱(纏);投(摔)攻(動)守(迎);拆(解)避(閃)答(還)。
拳師所用招數,全無禁忌,不論投摔、反關節、跌撲、地戰、飛擊、頭觸、臀撞等動作,均可應用,最特異的一點,是戳眼、撩陰等毒招亦被允許。
拳師造詣,各師各法,名師博技以口訣相授,將實戰招數,按其動作或性質配以名詞,古典優雅,偏以整齊之訓令.一則可助憶誦,二者在打鬥時師傅同門,在台邊提示,拳訣能收隱語之效,對方師承不同,自然不解其意。所以那我決定在一定程度後,創造屬於我的獨特風格。此外這種拳法還分為“母招”和“子招”。
有雲“不合則矣、一合即勢如盤龍,連綿不絕,決勝方休。”所謂“盤南”即此意思。
這套拳法的奧妙還真深那!不過對我來說還不算什麼哈!
(作者:看看又自戀了,唉~月:我那叫自信,不懂了吧。)
輕功練起來比較簡單,隻要背熟口訣,每日進行內功修煉,調息,要點就是熟能生巧。我靠著過目不忘的本領,快速的結束了背熟口訣這一項,又在半個多時辰內快速習完各種招式,直接進行內功修煉,拳法練完的時候我娘對我說:“內力學到一定時間,配合上泰拳,可以發揮原本的一倍威力不止,這就要看你內力的修為了,你很聰明,我耍了一變拳法,你不僅能一招不漏地記住,而且能夠融會貫通,現在你隻是內力不夠,假以時日你很快就能超過為娘我了,你這孩子用了半天都不要的時間就學完了,我當初可是被人稱為天才還學了1年,看到現在你才知道什麼叫天才啊!”看來以後的課程要改了,不過不愧是我女兒,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暗想中。而月這邊:我娘既然是武林曾經的第一,說實話我很期待打敗娘的那一天的,嗬嗬!不過想我能夠記憶住300多年的事情不會遺忘,我的記憶不會差到哪裏去的,況且血族有幾個笨蛋呢!(作者感歎不愧是母女)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辰時了,和娘吃過早飯後,我就去屋後的石洞裏去練內力了,說起來還真慚愧,來了一年了竟然除了平時吃飯睡覺的屋子和一片花海,花園外,我什麼地方都沒去,我那一年還真的退化成嬰兒了,除了睡就是吃要不還加個拉,難得活動活動老經老骨。(幹笑中。。。)
----------------------------------------------------------------------------------------------------------------------
以上的泰拳摘自“西祠胡同”,對拳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