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70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1 / 2)

禦史台和六部給事中的科道官們,鑒於這個奇怪的狀況,一個個也不敢出頭反駁。隻有聊聊無幾的幾位官員提出,三年義務教育推行全國耗費巨大,如今大明財政實在是入不支出,不如暫緩幾年。

上次朝會被眾人攻擊的灰頭土臉的左副都禦史李夔龍,立刻精神飽滿的站出來支持了徐光啟的提議,並駁斥了幾名屬下禦史阻擾陛下興學的仁政。

有了李夔龍帶頭,幾名一向唯他馬首是瞻的屬下頓時站了出來。朱由檢沒有給這些還在以眼神交流的官員們機會,極力稱讚了徐光啟的提議是老成謀國之舉。

“吾常聽人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今日我大明內憂外患,正應該培養賢材,振興國家。以教育立國,此正是我大明所需之國策,錢糧不夠我們可以慢慢想辦法,實在不行就先從兩京及東南富裕之地開始實施,待到今後財政寬裕了,再推行全國。

至於國子監改成大學,這個可以立刻就辦。正好內閣幾位先生都勸諫朕開設經筵,學習治國之道。朕看也不用開設什麼經筵了,朕就當當這個新開設大學的學生,也進入大學學習好了。朝會之後,禮部尚書來宗道、徐光啟兩人就留下來,和朕談談這個大學的章程吧。”

看著崇禎興高采烈的讚賞著徐光啟的義務教育之策,首輔黃立極感到自己的頭有些大了,這位天子雖然聰明,但是個性卻非常的跳脫,一點都不像傳聞中的老成穩重的性格。

這把國子監改成大學也就罷了,反正隻是換個名字,了不起就是把國子監內的那些老師換成翰林院的學士就是了。但是這三年義務教育,徐子先的用意雖好,可是這大明還能從哪裏弄到這麼大一筆銀子呢?

黃立極不由抬頭看了看身邊的戶部尚書郭允厚,果然這位大明的財政管家也是一臉搖頭苦笑的模樣。

為了把朱由檢的注意力從義務教育法上吸引開去,黃立極不得不站出說道:“陛下召徐光啟、王徵、李之藻等人及西洋僧人入京,原本是為了以西洋修訂曆法之方式,校正我大明大統曆。臣請設曆書局,任徐光啟為主事,統管修訂新曆書一事。”

其他六部官員聽了黃立極的進言後,才仿佛蘇醒了過來,紛紛讚同了起來。原本大多數官員並不讚同用西洋法式修訂大明曆書,但是現在看起來,讓徐光啟修訂曆書,總比讓他去折騰什麼義務教育法好。

在這王朝末期,大多數官員都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混日子,這徐光啟又是提議辦大學,又是要推行義務教育法的,可見是個不安分的人,早早把他打發出去修訂曆書,也免得大家難受。

朱由檢以修訂曆書召徐光啟等人進京,不過是幌子而已。到了這個時候,他也不願意在遮掩下去了。

他擺手說道:“設什麼曆書局,這豈不是大材小用。今天大統曆不準,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昔日計算大統曆的方式出現了誤差,要想修訂大統曆,首先要找出計算方式的錯誤之處。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修訂曆書之根本,一是數學公式計算的正確性;二是天文現象觀察的記錄真實性;三是各種觀察天文現象的器具誤差大小。

由此可見,修訂曆書不是坐在房間裏翻書計算就完結了。我們不僅要修訂大統曆的錯誤,還要能隨時發現曆書什麼時候會出現誤差,然後自我完善,這才是最要緊的。

朕以為應當設置一個專門機構,統一研究自然科學,總結發現的理論知識,並為大明各種用於測量的器具製定統一標準。如此,方是長久之策。”

黃立極頓時有些心驚肉跳了,這位少年天子的想法實在是跳的太遠了。但是他現在卻不能隨意反對,因為欽天監的工作除了製定曆法之外,還有占卜大明國運的職責。

他身為人臣,總不能反對皇帝想要占卜國運的時候,要求準確一些的提議。雖然聖人曾經說過,敬鬼神而遠之。但是天象的災異變化,是大明文官用來製約皇權的手段。

作為文官之首,他也不能直接告訴崇禎,這天象示警什麼的都是騙騙人的把戲。如此一來,他把大明曆史上拿著天象敲打皇帝的前輩們置於何地了,更何況崇禎年少衝動,一旦他真的認為天象變化和皇帝有沒有做錯事無關,以後還怎麼製約他。

黃立極喃喃不能語言的時候,張瑞圖突然出列說道:“陛下之意甚佳,不知陛下打算設立一個什麼樣的機構呢?這個機構是否歸禮部管理呢?”

張瑞圖認為崇禎的提議,大約是少年人的一時衝動,與其盲目的反對,不如把這個新機構納入到文官的管理之下,則就算是有害也是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