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83章 劉宗周的上書(1 / 2)

倪元璐由於有兩位出色的座師,且個人的才學也較為出眾,所以三人一向以他為首。原本在倪元璐看來,新帝登基正是扳倒閹黨,重新讓東林黨屹立在朝中的最好時機。

不過閹黨倒下之後,由誰來領導東林黨人也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這決定著由誰來享用打倒閹黨的勝利果實。

原本倪元璐三人想要推舉文震孟出來接收這個勝利果實,文震孟雖然是名門之後,自己本身也是狀元出身,但是他52歲才考中狀元,為人又較為孤傲,因此在黨內交好者寥寥無幾。

如果文震孟成為東林領袖,那麼倪元璐有很大的把握,文震孟必須要依靠他們三人掌控朝政,而他們也就有了機會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但是很快崇禎的態度表現出了,並不願意接受文震孟作為自己的老師。一個不被皇帝信任的官員,是無法領導東林和朝政的,所以他們不得已又選擇了劉宗周。

但是現在看來,這位蕺山先生執拗的個性,既不能討皇帝的歡心,也不能贏得想要徹底掀翻閹黨的東林同誌的擁護。這麼一來,他們三人的處境就很尷尬了。

王守履、陸澄源、倪元璐打響了對閹黨的第一槍,把魏忠賢和崔呈秀趕出了京城,但是接下去眼看就要成熟的政治果實,卻似乎和他們毫無關聯了。

這種反差未免太大了些,就算是三人平日一向修心養性,今日也有些情緒激動了。

三人商議了良久,始終無法想出對策,眼看快到宵禁時間了,王守履、倪元璐才匆匆告辭離去。

第二天,五更剛剛敲過,沒怎麼休息的倪元璐就迅速的爬了起來,做好了上朝的準備。

在端門內的直房等到天色發白之後,朝鼓響起召喚百官上朝,三通鼓後百官基本抵達了紫禁城掖門下,此時才有朝鍾鳴響開啟大門。

接著文武百官從紫禁城左、右掖門魚貫而入,在金水橋南按照位階排好,接著有力士揮響了三聲淨鞭,預示著今日早朝正式開始了,這時排好次序的百官才依次經過金水橋。

在奉天門丹墀下,以禦道為中心,文官站在東麵,武官站在西側。朱由檢在禦門上的寶座上打著哈欠坐著,他有些無語的看著下麵有些亂糟糟的場麵。

第一次坐在這裏上朝的時候,他還有些興奮的情緒,期待能看到一個壯觀的朝會場麵,但是實際上明代的朝會比起他在電視裏看到的排場可就差遠了。

第一個是明代衣服使用的是天然染料,天然染料的色彩並沒有現代化學染料看起來這麼鮮豔。因此朝會上不管是官員還是侍衛,看起來都沒有那麼顯眼。

第二個是到了天啟末年,不僅軍隊缺乏操練,就是守衛宮城的侍衛一樣缺乏操練。一群從未操練過的侍衛,想要讓他們排成橫豎一條線的站位,無疑是強人所難。

而文武百官半夜三更就要起床準備上朝,到了上朝的時間能夠按照品階排成隊,而不昏睡過去已經不錯了。

因此每次上朝,朱由檢看到的,就是站的犬牙交錯的侍衛,和兩排東倒西歪的官員隊列。有時朱由檢會想著,這大明皇帝似乎比起後世的小學校長還不如,起碼小學生每天做操的時候,隊伍還是很整齊的。

上了將近2個多月的朝,朱由檢越發覺得,這種朝會形式的議事方式除了滿足下皇帝的虛榮心之外,處理事情的效率極其低下。

因為明代朝會規定,“大小公私之事並令公朝陳奏”。以《明會典》規定各府部衙門“合奏啟事目”,達184款。除了選舉、盤糧、建言、決囚、開設衙門這樣的大事,以及災異、雨澤、囚數等類奏事項,還有許多像“收買牛支農具”、“追贓不足家屬”之類的雜事。甚至就連守衛皇城官軍搜檢出被盜內府財物,也要引到朝門,由皇帝親自發落。可謂“煩瀆”至極。

所以每次早朝,朱由檢都是在這些繁瑣的小事中被搞的頭昏腦漲。而真正重要且急需辦理的事,他反而注意不到了。他一直都想改變這種議事的方式,但是光是一個廢除士人優免商稅的事,朱由檢已經領教了這群大明官僚固執僵化的思維了。

如果他想要改變整個朝會的議事方式,不但會遭到那些守舊文官的反對,還有可能被有心人把這件事和廢除士人優免商稅的事聯係起來,最後被這些文官指責為懶政、怠政的昏君。

雖然朱由檢並不介意戴個昏君的頭銜,但是很顯然一個昏君想要推行政治改革,遇到的阻礙肯定會比現在更大。因此朱由檢一直在觀察著,朝中這些官員到底誰能做自己政治上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