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253章 軋花機(1 / 2)

朱由檢不容置疑的決定,讓張省聲也有些無可奈何。隨即朱由檢便問道:“現在內府收了多少原棉了?每百斤原棉可得多少皮棉?”

張省聲略略想了想,就說道:“順天府及保定、河間三府,共計收購棉花1萬9千擔,每擔銀1.8兩,共花費3萬2千3百兩。每擔原棉出棉花33斤,棉籽57斤。

共可出淨花6270擔,每擔銀6兩。以舊式攪車計算,一個人一天可以處理一擔原棉,得到33斤皮棉。等於賺取了2錢銀子,扣去工匠的工食銀5分,淨賺1錢5分銀子。

如果使用陛下你提供的構思製作出來的兩種軋花機,那麼一個人可以處理一擔半左右原棉,得到45-50斤的皮棉。等於賺取了2錢8分銀子,扣去工匠的工食銀5分,淨賺2錢3分銀子。

光光是軋花一項,就可賺取2千9百餘兩-3千餘兩,使用100人的話,大約耗用4-6個月時間而已。臣已經製作了近10部不同的機器,隻要陛下認可,即可大規模的製造起來了。”

“軋花機都製作出來了?帶朕去看看。”朱由檢大為興奮的說道。

文思院內位於西南方,一間開闊的大廳內,一排機器擺在大廳的正中。當張省聲帶著崇禎進去的時候,這些文思院下屬的工匠們正在操作機器不停的實驗著。

跟隨崇禎進來的大使頓時對著這些工匠呼喝起來,想要他們停下手中的活計,對崇禎進行行禮。

“不,都不用起來了,你們都繼續工作。朕下個命令,今後隻要在工作中的工匠就不必停下行禮了,吳大使你可以把這條規定貼在文思院入口處。”朱由檢製止了這些工匠起身,然後按照次序對這些機器進行查看了起來。

第一台是這時代最常見的軋棉器械攪車,第二台則是同攪車形狀差不多,但是鐵棍上包裹了皮革的皮輥軋花機。

第三台則是後世惠特尼設計的簡單實用的軋棉機,在鐵製的輥筒上裝滿了鐵鉤,然後在圓筒旋轉時強行將棉絨從棉籽上撕扯下,並運用離心力把棉籽濾除而將棉花纖維拋出。

雖然朱由檢並不知道怎麼製作它,但是他隻要把這個設想說出來,這些文思院的能工巧匠們就迅速的把它給做出來了。

看著麵前的原棉拋進機器,然後快速的把棉絨分離出來,朱由檢就有些著迷。

他似乎終於感受到了一些跟後世工業時代有所聯係的事務了,這讓他情不自禁的興奮了起來。

“幹的不錯,凡是參與研製這兩台軋花機的工匠們,都進行嘉獎和賞賜。張省聲,你擬個獎賞名單上來,報給朕批準。”

聽到崇禎的話語,不管是現場的工匠還是文思院的正、副大使,臉上都浮現出了笑容。

朱由檢隨即話頭一轉說道:“不過你們也別驕傲自滿了,軋花機達到這種程度還差的遠呢?大明一年的棉花產量超過300萬擔,要是靠這個處理原棉的速度,今後大明種植棉花的規模還怎麼繼續擴大?

朕再向你們提出兩個要求,一是把這些機器的每個部件,都計算出詳細的尺寸,各部件批量生產後,進行整合組裝。朕要求每個部件都能在不同機器上進行替換,而且盡可能的用鐵製部件替換木頭部件。

第二個就是,既然機器工作的部位已經定型了,那麼大家再想想能不能不用人力,而使用騾馬或是水力帶動這些機器的運作?”

大廳內剛剛還一臉笑容的眾人,頓時收斂了笑容,沉默了下去。他們可沒想到,崇禎的要求會這麼高。

一名年輕工匠不由小聲的說道:“提高了快50%還不夠嗎?那要提高到什麼程度,才能算滿足啊。”

大廳裏很安靜,因此雖然這名年輕工匠放低了聲音,但是離他不遠的崇禎還是聽見了。

朱由檢對著這位嚇的臉色有些發白的年輕工匠笑了笑,很有信心的說道:“什麼時候,一台機器一個時辰能處理好50斤皮棉,那麼就算進入合格線了。一天處理好8000-9000斤棉花,那才算是優良了。”

大廳內的眾人都被崇禎的想法給嚇到了,達到新式軋花機的六倍,已經讓這些人覺得是天方夜譚了。而一台機器一天處理8000-9000斤棉花,這隻有神仙才能辦得到吧,這一刻大部分人都這麼想著。

然而朱由檢卻一點都不懷疑他說出口的目標,雖然他畢業許久了,但是還記得曆史書上寫的,美國工業革命時,惠特尼製作的軋棉機,從一個黑人一天撿不到一磅棉花,到用人力機器一天輕鬆的分離50磅棉花,然後是水力動力的機器一天分離一萬磅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