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268章 換位子(1 / 2)

但朱由檢從嘉樂殿返回寢宮時,腳步不由輕快了許多。王承恩一直忍耐著,直到皇帝進入了上書房時,才小心的向崇禎小小的抱怨了一句。

“陛下,這航海委員會您不讓臣等參與,怎麼連海外貿易局也全交給了那些商人。每條出海貿易的商船繳納的保證金,還有船上人員的強製保險費,這可是一大筆錢。陛下,您就不怕那些商人趁機中飽私囊嗎?”

在書桌後就坐的朱由檢,一邊翻看著放在桌上的文件,一邊隨口說道:“你們啊,看到錢就迷了心竅。別人過條河都要摸著石頭前進,你們看到對岸有塊金子,難道連河水有多深都不問,就要往裏跳嗎?

這海外貿易剛剛開始,能不能賺錢,能賺到多少錢,都需要他們蹚條路出來。春播才開始,你就盯上別人手中的種子了,今後還會有人替你種地嗎?

你回去告訴那些內侍,眼光要放遠一些,手不要伸的太長。你們出外辦事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朕的顏麵,吃相太難看,就是在打朕的臉。”

“臣等萬萬不敢有此想法。”王承恩頓時被崇禎給唬的跪下請罪了。

隨著崇禎開始認真的翻閱文件,書房內頓時安靜了下來。半刻鍾之後,朱由檢帶著幾許嘲諷的聲音打破了這寂靜。

“好麼,吳芳元從京營士兵手中清繳的財物不過五、六萬兩,這連善祥督查順天府報上來的損失倒有近百萬兩,去把連善祥給朕叫來。”

“是,陛下。”王承恩飛快的答應了一聲,就快步退出了書房,交代了一名太監去傳連善祥去了。

在崇禎麵前,連善祥一五一十的向他彙報了,這些數據的由來,事實上的確也是和督促登記損失的錦衣衛無關。

兵變平息之後,錦衣衛的主要力量還是放在了清查城內的亂兵,和抓捕趁著兵變進行犯罪活動的街頭閑漢,還有十多名趁亂從刑部大牢中跑出來的重犯。

對於京城各坊受災住戶的登記,主要還是依靠那些熟悉地理和住戶的縣衙胥吏。很顯然有些聰明人從中嗅到了金錢的味道,所以他們開始虛增住戶的損失,指望從中撈上一筆。

連善祥額頭有些冒汗,這還是第一次他把崇禎交代的任務給搞砸了。他開始反省,自己這些日子來是否太過於得意忘形了,連崇禎再三叮囑的任務,都輕易的相信了屬下的報告,而沒有進行仔細的抽查。

朱由檢看著桌上的兩份報告,火氣卻漸漸消去了,他猛的抬頭注視著連善祥說道:“通知順天府,把大興和宛平兩縣的官員和胥吏進行對調,然後讓他們進行重新複核京城百姓的損失,兩個縣內各派駐一個小旗的錦衣衛。

第一禁止兩縣的官吏進行串聯,第二對他們檢查出來的問題進行記錄。告訴他們,隻要在檢查過程中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處罰。”

連善祥不敢怠慢,詳細的記下了崇禎的新要求,才低著頭退出了上書房。和他一同離去的王承恩,則帶著崇禎的命令,去和文華殿內的內閣閣員們溝通,頒發崇禎的旨意。

沒人能說得清現在內閣中幾位閣老心中在想什麼,但崇禎把大部分的行政權力交給了內閣之後,幾位閣老頓時發覺了現在和過去的不同。

在以往,是皇帝需要內閣的支持,沒有內閣的票擬,皇帝的命令就無法傳達下去。

在朝中官員和皇帝之間的權力爭鬥之間,內閣處在了一個超然的地位,他們既可以做什麼,也可以不做什麼,這完全取決於他們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

但是現在,大多數決定雖然是內閣做出的,可是需要向皇帝請求支持的,卻是內閣。

大明朝200多年的政治習慣並不是那麼輕鬆可以扭轉的,大多數官員習慣性的等待著皇帝的表態,而不是根據內閣的批示去行事。

若是以往,因為皇帝沒有表明態度而延誤的公事,自然是皇帝怠政的罪過。但是現在,這些無法執行下去的公文,就成了內閣領導無方的罪責了。

以往在皇帝和文官之間搞平衡的內閣,隨著崇禎停止了朝會,把除軍事、司法外的權力交給內閣之後,內閣就開始變成一個有著自己立場的權力機構了。

內閣同六部及地方官員的衝突開始加深了,對於近在咫尺的京官們,黃立極等人還沒有辦法讓他們捏著鼻子聽從命令。

但是對於那些地方官員,那些對於朝廷命令不合自己心意,就敢束之高閣的地方官來說,他們還真是鞭長莫及。

當王承恩帶來了,崇禎想要把大興及宛平的官吏進行交換的命令時。三名閣老先是搖頭,想要拒絕這個宛如兒戲般的要求。但是隨即幾位閣老便先後醒悟了過來,這倒是一個處置不聽話下屬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