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可成背著一個包裹,盡量把身體縮成一團騎在馬上,以抵禦馬匹奔馳時迎來的寒風。在經過了將近9天的趕路之後,他終於看到了北京城的外牆。
當他抵達朝陽門時,還趕得及進城。長時間的趕路,讓他兩條腿都變得一瘸一拐了。
這個時節居然還有人從外地趕到京城來,讓守門的士兵感到有些驚訝。
吳可成牽著馬從空空蕩蕩的城門口走進了北京,城門洞內的士兵甚至懶得過來盤問他一下。
當他進入城內後,這種冷清的感覺頓時就消失了。路上的行人來來往往,正在忙著準備過明天的元宵節。
根據兩位錦衣衛提供信息,兌換紙幣的有兩個,一個是通州倉場內,一個是京城內的四海商行。
吳可成甚至都不用考慮,就選擇來了京城,畢竟商人總比官員好說話。
他走進城內便拉住一名行人問道:“這位兄弟,請問京城中是否有一家四海商行…”
一刻鍾之後,他就在行人的指點下,找到了最近的一間四海商行。和他印象裏的商鋪完全不同,這間商行沒有靠著臨街設置一個狹小的門麵房。
到是同他見過的最好的青樓差不多,門口居然還有兩名穿著禮服的門童。
似乎看到了他的窘迫,一位仆役主動走了上來對他問道:“這位客人,要進去看看嗎?不用花一分錢。”
“不用錢?這裏正的是四海商行嗎?”吳可成有些詫異的問道。
“當然,門楣上不是掛著招牌嗎?”
“這裏有寄放馬匹的地方嗎?”
“交給我就可以了,然後拿上這個木牌,回來就可以取走你的馬了。”
吳可成把手中的韁繩交給了仆役,並從他手中接過了一個木牌,他仔細觀察了一下,上麵除了用墨水寫的34號外,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他看了一眼被仆役牽走的馬,就向著四海商行的大門走去了。進門之後,吳可成眼前看到的同其他大戶人家的跨院沒什麼區別。進入了垂花門之後,他才發現這裏和其他宅院的不同之處了。
原本應該是大堂前庭院的地方,用方木搭建了一個地麵架空層。下麵似乎還設置了火龍,讓整個空間比外麵暖和了許多。
整個庭院改建成了一個回字型的建築,回字中間卻留著一個小小的天井,天井中間是一座假山,顯然是原本庭院內遺留下來的舊物。
圍著天井設置了一圈木柵欄,靠著木柵欄的是一排長椅子,顯然是供給顧客休息的。
店內各處地方,都掛著大大小小的燈籠,顯然是為過元宵節準備的。
最讓他感到驚奇的是,將近一畝的空間內,居然有著數十個裝滿了貨物的木架。這和他記憶中的商鋪實在是太不一樣了,幹淨、整潔,還有人不時的補充貨物。
吳可成隻是發愣了一會,就想起自己是來幹嘛的了。他拉住一名穿著紅色製服的夥計問道:“夥計,麻煩問下,這裏可有紙幣兌換銀兩的地方?”
“就在東麵那個房間,上麵掛著牌子的那個。”夥計指了指東麵,就離去了。
吳可成正準備走進兌換處,一個人突然從邊上竄了出來。這讓他頓時緊張了起來,做了一個戒備的姿態。
“要兌換紙幣嗎?”一名年輕人小聲的對他問道。
“兌換紙幣,不,我要兌換銀兩。”護著胸前包裹的吳可成下意識的搖頭說道。
這位叫薛令堂的年輕人臉上更是露出了喜色說道:“你有多少紙幣?我和你兌換銀兩。”
“你?”吳可成頓時警惕了起來,他也算是見過世麵的人,知道京城之中並不都是良善之輩。更何況,他包裹內現在有壹千零玖拾肆元,相當於800多兩銀子。
薛令堂看到吳可成懷疑的眼神,連忙解釋道:“我不是什麼遊民,我是利源典當行夥計…”
薛令堂還沒有說完,一個人從掛著貨幣兌換所牌子的房間走了出來,他立刻對著薛令堂訓斥道:“怎麼回事,拉客人都拉到我們門前來了,難道真要讓我們禁止你們利源典當行進入商鋪嗎?”
在這個人的訓斥下,薛令堂頓時連聲道歉著離開了。隨後他對著吳可成說道:“要兌換就趕快,在過兩刻鍾,我們這裏就下班了,要後天才開張了。”
說完之後,此人就離去了。吳可成有些詫異,他不明白為什麼用紙幣兌換銀兩都有人搶。
懷著疑惑的心情,吳可成走進了兌換錢幣的房間。一排長桌把房間一分為二,在坐在桌子後麵的夥計招呼下,吳可成在桌子前坐了下來。
夥計仔細點驗了他從包裹中拿出的紙幣,都沒有和他談應當怎麼兌換,麻利的從身後的銀箱裏取過了銀兩,計量清楚後推到了他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