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25章 陳元讚的建議(1 / 2)

在大禦所的宴席上,許心素小心觀察著,坐在上首同盧九德親切交談的大禦所德川秀忠,還有坐在大禦所身邊沉默著喝酒的三代將軍德川家光。

當他們從天津出發時,許心素認為這趟不過是一個簡單的任務。畢竟之前幕府將軍對待中國商人相當友好。

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曾經下令,一切外國船隻均不得在大名領地通商,隻能在長崎和平戶從事貿易活動,但是中國船隻不受此規定之限製。

而且幕府一直在尋求同大明實現關係正常化,改變從豐臣秀吉征朝之後,兩國之間的敵對狀態。

盧九德、許心素等人抵達江戶,向港口的幕府官員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後,立刻受到了慎重的對待。

幕府老中酒井忠勝親自出麵接待了他們,但是當得知他們是同荷蘭人一起到來,並希望能調解日本幕府同荷蘭人彼得.納茨之間的矛盾後,原本還充滿熱情的酒井忠勝,頓時對兩人冷淡了下來。

隨後,盧九德、許心素等一幹明國使者,就被幕府丟在了賓館之內。幕府將軍既不同他們見麵,也不限製他們在江戶的自由行動。

大明使團對於日本幕府的這種做法正摸不著頭腦時,幕府派出了一名中級官吏私下向盧九德、許心素傳達了幕府將軍的意思。

對於明國使者帶來的條件,幕府基本上都能接受,但是唯有一點不可接受,那就是大明不能插手日本同荷蘭人之間的矛盾,也不能幹涉日本天主教傳教的問題。

雖然盧九德、許心素再三解釋,他們並不想幹涉日本同荷蘭人之間的問題,他們隻是希望能夠化解彼得.納茨同日本商人濱田彌兵衛之間的矛盾。

但是顯然和兩人交流的這位幕府官吏,並不是一位靈活的政客,而是一位刻板的執行幕府命令的頑固武士,盧九德、許心素的解釋並沒有說服他。

眼看著簡單的任務,就要被搞砸了,許心素心中的怒火頓時升騰了起來。

作為一名大明人,他在潛意識中就認為日本不過是一群不服王化的蠻夷而已。作為天朝上國的大明願意和日本建立平等的關係,日本人就應該誠惶誠恐的趕緊接受了大明的善意才對。

現在這種撮爾小邦居然敢對代表著大明的使者如此怠慢,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羞辱。正當許心素心裏大罵著,“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的時候,僑居日本的一名華人登門拜訪了明國的使團。

這位僑居日本的華人陳元讚,祖籍河南,生於杭州。因為科舉不利而棄文學武,隨後又跟隨他人來日本經商,因為生病而無法回國,最終流落在了日本。

此時日本的亂世剛結束沒多久,武士修行武藝的風氣還沒有衰落下去。但是德川幕府的成立,開始逐步建立起日本社會的秩序,對於武士無故殺人的懲罰開始嚴厲了起來。

在這種狀況下,日本武士的武藝修行,不再以殺人為目標,而開始注重於修身,和保持武士的榮譽為目標。

陳元讚結合其在少林寺習武的經曆,及明國衙役捕拿人犯的手法,創建了“起倒流柔術”,在江戶城國正寺以行醫授拳為生。

除此之外,陳元讚還是一個推崇實學,主張文學革新的公安派啟蒙文學的文人。

從長崎、名古屋再到江戶,陳元讚縱橫交往於日本社會各階層各行業,結交之人,上至藩主,文士,下至僧侶,傭工,浪人,可以說交遊廣闊,在江戶也算是一個知名人士了。

當他聽說明國派遣使者前來日本後,就主動上門拜見,希望能為母國盡點綿薄之力。

有這樣一個熟悉江戶城的明人出現,許心素當然不會放過,他立刻恭敬的向陳元讚請教,幕府將軍德川家光這個態度究竟是什麼意思。

陳元讚低著頭思考了一陣之後,便抬頭對著許心素詢問道:“不知許大人對於荷蘭人彼得.納茨究竟是何態度?大人是不論什麼情況下都要保住他,還是可以為了大明同日本的關係正常化可以拋棄他?”

許心素沉吟了一會,就老實說道:“彼得.納茨我是一定要保住的,大明同日本的關係正常化,也是我此行必定要完成的任務。”

陳元讚注視著許心素說道:“這樣的話,大人就必須要繞過三代將軍家光殿下,而直接去說動大禦所秀忠殿下了。”

許心素不由詫異的重複了一句,“大禦所?”

陳元讚立刻解釋道:“就是家光殿下的父親,退位的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殿下。”

對於日本政治不怎麼了解的許心素,不由茫然的說道:“退位了的大禦所,難道還能勸說現任的將軍改變主意嗎?”

陳元讚繼續說明道:“日本同我大明的風俗不一,彼國雖有天皇,但是執掌朝政的卻是幕府將軍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