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2章 鐵軌(1 / 2)

朱由檢滿不在乎的說道:“軍用火藥必須要保證質量,可采用新技術降低成本,但是不能通過降低原料品質來減少成本。

在戰場上劣質火藥隻會讓我們的軍隊失去對手中武器的信任,從而導致戰爭失敗。我們在戰場上每失敗一次,損失的金錢就要數以萬計。

對於每一批生產的火藥都要進行徹底的檢查,並做好記錄,如果出現問題就要找出緣由,並追究責任人。

硝石不足的問題,可以向市場上進行定價收購,把如何熬製土硝的方法傳播出去,我們再出錢收購就可以了,不必要事事都自己動手。

此外,命令各地尋找天然硝石礦的地區,準備就近設置火藥工廠,以分擔京城火藥工坊的生產壓力。

這北京既不產硝石也不產硫磺、木炭,在北京製作火藥成本肯定偏高。而且京城之內人口眾多,總是有些安全隱患的。

你派人在天津附近合適的地點,修建一個火藥分工廠,天津靠近出海口,可以向日本購買硫磺,且當地鹽堿地眾多,熬硝也方便…”

朱由檢同孫元化一邊走一邊聊天,很快就來到了宣武門外,琉璃廠邊上的軍械工廠了。

這塊區域的住戶,基本上都是工部管理下的工匠及家屬,原先這裏隻有琉璃廠、磚瓦廠幾個不大的工廠。

當軍械工廠從內城搬遷到這裏之後,各種冶鐵場也隨之轉移到了這裏,一時間倒是變得繁華了起來。

這些冶鐵場小部分是官辦,大部分倒是私人的。在軍械工廠沒有成立之前,他們就靠著兵器監的轉包工作生活。

兵部要求打造的武器、鎧甲、火器,所下撥的鐵料和工錢,在層層克扣之後,管事者拿出三成交給這些私人的打鐵鋪子,來完成兵部交給的任務。

如此一來,自然是弊端叢生了。自從崇禎在年前巡視了一遍之後,斥退了大部分腐敗無能的工部官吏,又重新從底層提拔了一批有能力的工匠和胥吏。

此外崇禎把原本工部名下的兵器、火器製作工坊合成了軍械工廠,並劃歸了五軍都督府名下後,讓整個工廠的風氣終於好轉了許多。

軍械工廠占地近60畝,之所以要圈下這麼大的地方,因為孫元化想要給鑄炮廠留下一塊地方。

且軍械工廠和火藥工坊不同,不需要分開儲藏成品,大部分製成品都會儲存在工廠內的武器倉庫。且打造兵器的木炭、生鐵、熟鐵、製作鎧甲的皮革等原料也占據了不少地方。

走進軍械工廠這塊區域後,就能看到一條小河從西北向東南把工廠一分為二。小河的下方就是兵器製作所及各種原料倉庫,而過了橋就是火器製作所。

對於兵器、鎧甲的打造,朱由檢隻有觀看的份,畢竟在後世這些東西是被當做工藝品來販賣的,而不是什麼作戰用的武器,他也的確提不出什麼改進的意見。

在重新製定了規章製度,革除了一群無能的官員,並對工匠按照技能等級分開待遇後,兵器、鎧甲製作所的2700多工匠,頓時變得主動積極了起來。

各種有益的技藝被工匠們重新恢複了,比如淬火技術、夾鋼法等等。工匠們打造出來的成品,在崇禎麵前進行了演示,顯然比起從前武庫內的兵器,質量要超出太多了。

“果然讓工人吃飽飯,才是提高勞動效率的不二法門。”朱由檢拿著一把腰刀仔細的觀看著。

這是抗倭名將戚繼光設計的戚家刀,刀刃長約70公分上下,刀柄稍稍彎曲,有著流水一般的美麗花紋。

朱由檢雙手緊緊握住刀柄,然後屏住呼吸,舉刀過頭,從右向左,對著麵前豎立的一根手腕粗細的木樁砍了下去。

木樁上頓時出現了一個向上的斜橢圓形,朱由檢看了看手上的刀具,發覺刀刃並沒有出現缺口、卷刃的毛病,他終於滿意的把刀遞給了站在邊上的吳懷。

“的確不錯,隻要兵器製作所打造出來的兵器都有這個水準,那麼朕對你們也就沒什麼要求了。”

兵器製作所的主事蔡成看著皇帝心情如此之好,頓時小心的回答道:“回陛下,隻要官冶鐵場能夠提供合格的生鐵,那麼我們基本上能夠打造出和這把刀差不多品質的兵器。”

朱由檢頓時皺起了眉頭詢問道:“官冶鐵場提供的生鐵有什麼問題嗎?”

“官冶鐵場為了降低成本,在木炭裏加入了煤塊,因此煉出的生鐵發脆,難以錘煉,就算製作成了刀具也容易斷裂。”蔡成立刻向皇帝告狀道。

“這是含硫量過高了。”朱由檢不由脫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