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01章 巴達維亞三(1 / 2)

東印度大總督昆握著手看著麵前攤開的協議,又抬頭看了看站在麵前的三名部下。沉默了一陣之後,他毫無預兆的拿起了筆筒內的一支鵝毛筆,沾了沾邊上瓶子內的墨水,在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拉丁文名字。

範·迪門感到非常的錯愕,他不明白為什麼僅隔了一個晚上,原本傾向於自己的總督,就轉變了心思。

昆在協議上簽完了自己的名字,把羽毛筆放回了筆筒後,才平靜的對著三名部下說道:“昨晚我思考了一晚,最終還是下了這個決心。

範·迪門先生說的很有道理,這份協議對於公司來說,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對於現在的巴達維亞來說,卻是最合適的貿易協議。

根據我收集的資料,公司每年47%的利潤來自於香料貿易,還有28%的利潤來自於絲、茶貿易,絲、茶貿易的數額還在不斷地擴大。

而以上的這些成績,還是在明國對我們禁止了貿易活動下取得的。如果貿易協議能夠盡快達成,絲、茶貿易的規模未必及不上香料貿易。

這對於公司來說,顯然是有益處的。更何況,如果能夠直接同明國進行貿易,我們就不必再忍受那些二手奸商的盤剝了。

最大的好處就是,公司不必再仰賴於馬尼拉這個西班牙擁有的貨物中轉港口,還可以打擊西班牙人在馬尼拉的商業利益,削弱西班牙人在東南亞的勢力。”

“總督大人的決定真是賢明無比,我相信17人董事會一定會非常讚賞閣下的這個決定的。”亨德裏克·布勞沃立刻迫不及待的對著總督誇獎了起來。

昆看了一眼布勞沃,又看了看站在他身邊滿麵堆笑的彼得.納茨,對著兩人點了點頭說道:“關於兩位在促成公司同明國貿易達成協議中的重要作用,我會另外寫成書信,向董事會報告的…”

亨德裏克·布勞沃同彼得.納茨走出了總督的房間時,滿臉的喜氣洋洋,他對著身邊的納茨說道:“昨天看總督的神情,我還以為會有什麼變故,想不到過了一晚上,他就更換了一個人似的…”

一臉微笑,不時小聲附和著他的彼得.納茨,不由想起了昨晚上見到總督的情形。

在明亮的鯨脂蠟燭照耀下,兩件景泰藍器具熠熠發光,這種歐洲人從來沒有見過的器具,讓見過不少奇珍異寶的總督昆都下意識的屏住了呼吸。

過了好一會,總督才長長呼出了一口氣息,對著彼得.納茨說道:“這就是景泰藍?不過明國皇帝送東西,怎麼都不配套,這一個湯碗一個餐盤,看起來不成對啊。”

把目光依依不舍的從兩件景泰藍器具上挪開,彼得.納茨心裏也頗為肉疼,明國皇帝交給了他5件景泰藍器具,作為送給東印度大總督的禮物。

彼得.納茨出了北京城的時候,就打算昧下一件作為自己的傳家寶。當他和日本商人之間的矛盾被化解後,心情輕鬆下來的他覺得給總督留下三件就足夠了。

結果上了岸之後,他挑出了兩件品相較差景泰藍器具後,就再也挑不出第三件了。於是幹脆就隻拿著兩件景泰藍器具交給了總督。

“啊,哦,這種景泰藍寶物都是明國宮廷的禦用之物,明國人有一句話: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可見景泰藍的製作之艱難。而且,明國人同我們的審美觀念不同,一向不講究對稱美。因此…”彼得.納茨絞盡腦汁的找著理由試圖撇清自己。

總督的心思似乎並沒有放在彼得.納茨的辯解上,他打斷了納茨的話語說道:“再說一遍,明國皇帝讓你帶給我的條件。”

納茨立刻再次複述道:“隻要這份協議能夠達成,每年總督大人可以獲得30件景泰藍器具的購買名額,十萬荷蘭盾的免稅貿易額度,還有優先交易權。”

總督把身體向後靠了靠,終於從景泰藍器具上移開了自己的視線,他口中下意識的說道:“不算貿易往來的利潤,一年5000荷蘭盾的賄賂嗎?對於一個普通商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是用來收買東印度大總督,是不是廉價了些?”

納茨猶豫了下,才小聲的說道:“這個免稅額度是給予總督閣下個人的,即便是閣下離開了總督的職位,這個額度依然有效。”

昆頓時沉默了,荷蘭東印度公司1602年成立時,股本也就600萬盾,每張股票價值3000盾,共計2000張。

到了1610年,一名阿姆斯特丹商人聯合了17個荷蘭金融家收購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然後重新開始募集資金,隨後募集的資金在一個月內就達到了650萬盾,上至富豪下至女仆都投資了東印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