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11章 崔呈秀(1 / 2)

文華殿內皇帝和首輔關於黃宗羲一案的對話,很快就被流傳了出去。

劉鴻訓自以為看破了崇禎的心意,開始正式推進替東林諸君子翻案的實質性進程。

薊州文廟前街上的崔宅內,回家為母親守製的崔呈秀、崔凝秀兩兄弟,正坐在花廳內飲茶敘話。

崔呈秀的長子崔鐸慌慌張張的闖進了花廳,他手中抓著一封書信,口中大呼小叫的喊道:“父親,姐夫派人送來了急信,似乎是關於刑部替東林黨人翻案的事。”

崔凝秀頓時停下了往嘴邊送去的茶盞,愣愣的看著衝進來的侄子。

崔呈秀的氣度卻比弟弟好得多,他把茶盞輕輕放下,抬起頭皺著眉頭對著兒子大聲訓斥道:“就算元芳來了信件,你至於如此慌亂嗎?天塌不下來,就算塌下來,也有你老子頂著。”

崔鐸頓時縮著脖子站定了,不敢再繼續大呼小叫。崔呈秀這才順了順氣對他說道:“把信拆開,讀一讀,你姐夫都說了些什麼。”

得到了父親的指令,崔鐸立刻迫不及待的拆開了手中的信封,取出了裏麵厚厚的一疊信紙。

崔鐸結結巴巴的讀著信件,崔呈秀聽了一會就忍不住了,崔鐸從小就不愛讀書,對於文字上麵隻能算是粗通,現在這個舉人的身份,還是他囑咐考官孫之獬照顧得來的。

他直接讓崔鐸把手上的信紙交給自己,然後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崔鐸抓耳撓腮的看著父親手上的信件,很想知道姐夫到底寫了什麼。

崔凝秀雖然也很緊張,但是總算按耐住性子,等著兄長把信紙全部看完了,才小心問道:“元芳在信裏怎麼說的?刑部那幫官員真的要翻舊賬,找我們家的麻煩嗎?”

崔呈秀緩緩的把手上的信紙放在了一邊的茶幾上,雖然他竭力想要做出從容的模樣,但是坐在他對麵的崔凝秀無疑看到,兄長的手有些微微顫抖。

雖然崔呈秀自認為很好的掩蓋住了自己的情緒,但是他一開口,就露出了一股咬牙切齒的味道。

“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兒空口白話,說老夫是魏公謀主,閹黨首領,禍亂朝綱,迫害朝中正人君子的奸臣,那劉鴻訓就想要讓老夫回京同他對質,這是想要翻天啊。”

崔凝秀聽後便從茶幾上抓起了信紙匆匆看了起來,他看完之後也氣憤的說道:“這群混賬東西,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那些東林鼠輩掀風作浪。我們倒下了,難道他們就能高枕無憂了嗎?”

崔鐸不由緊張的看著父親和叔叔,從繁華的京城被趕回冷清的薊州,讓他常常怨氣滿腹。

但是如果連窩在這鄉下當土財主都不行了,他肚子裏的怨氣頓時就不翼而飛了,隻剩下了不知所措的恐慌。

崔凝秀抱怨了幾句,依然想不出什麼解困的方法,他不得不注視著自己的兄長,希望能夠從崔呈秀那裏聽到個讓人安心的主意。

崔呈秀的憤怒隻是持續了一小會,就陷入到緊張的思索中去了。許久之後他才抬頭,對著自己的兄弟低沉的說道:“看來,這次我們崔家這次要破財免災了。”

看著兄長終於開口了,崔凝秀鬆了口氣說道:“隻要能保住大兄,就算是把財產都舍出去,日後還是會回來的。

但是如果大兄你被東林黨打倒的話,這闔府的財產,還不知道會落在誰手上呢?”

原本有些情緒低落的崔呈秀,聽了兄弟的話後,終於恢複了些神氣,他有些惡狠狠的說道:“說的不錯,要是讓東林黨人真把我扯進這件案子,我們崔家恐怕是沒什麼好下場了。”

崔凝秀想了想便說道:“大兄,我聽說令官的座師孫之獬現在頗受陛下看重,是不是通過他向宮內的幾位打點一番?”

崔呈秀點了點頭回道:“宮內的幾位的確是要打點一二,但是陛下登基以來,就大肆整頓宮禁,不少宮內的老人都被發往南方去了。

據說陛下身邊最受信任的,一個是從小陪伴他的王承恩王公公,另一個是原本宮內默默無聞的雜役太監,叫什麼呂琦的。

若是小事,想來這兩位也不懼於收下我家的銀子。但是像東林黨人掀起的這場風波,我很懷疑他們現在敢不敢收這筆錢,或是收下後能不能平息這場風波。”

崔凝秀頓時有些著急的說道:“要是連宮內都無法平息這場風波,黃立極這些首鼠兩端的牆頭草,還能有什麼作為?他們不會就著這個機會,把過往的罪責都推到大兄和魏公身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