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29章 造船(1 / 2)

朱由檢想了半天,終於想清楚了一件事。按照自己的方式也許未必能培養出真正的海軍將領,但是按照這些海軍參謀們的辦學計劃,卻是肯定培養不出海軍將領的。

再怎麼說,就算他的方式培養不出海軍將領,起碼也能培養出一些研究自然科學的人才。

想到這裏,崇禎便堅定了自己的主張,決定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建設海軍軍官軍校,畢竟現在這裏是他說了算。

不過對於俞谘皋等人,他並沒有如此直白的下達命令,而是說出了自己是如何考慮的原因。

“諸位以為一隻海軍在海上最大的敵人是什麼?事實上並不是遇到敵人的強大艦隊。

朕從西洋傳教士口中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歐洲有一個叫做西班牙的國家,就是占據了呂宋島的那個西夷國家,曾經是歐洲的海上霸主。

這個國家曾經有一隻強大的艦隊,稱之為無敵艦隊。這個國家同北方的一個小國發生了矛盾,於是就派出100多艘軍艦,攜帶3000多門大炮,還有2萬餘名士兵,準備去攻打北方叫做英格蘭的小國。

然而由於國王任命的艦隊統帥過於無能,如此強大的艦隊卻被遠弱於自己的敵人所擊敗了,然而這對於西班牙來說卻並不是最糟糕的。

最糟糕的是,這位無能的艦隊統帥選擇了一條,他完全不熟悉的航線返回西班牙,結果在陌生的海域遭遇到了風暴。

被英國人擊敗,無敵艦隊損失的船隻還不到八分之一,但是遭遇到風暴之後,無敵艦隊卻損失了一半以上的船隻。

自那次戰爭之後,這個歐洲最為強大的海上帝國,就此失去了對海洋的控製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名海軍將領作戰指揮能力不行,還不算什麼糟糕的事情。但是如果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不但會毀滅了一整隻艦隊,還會導致一個國家的衰亡。

所以一名海軍將領必須要有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並豎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還要具備勇毅果決的性格。這就海軍軍官學校需要對這些學員培養的東西。”

對於崇禎所說的這個故事,這些海軍參謀們都感覺有些難以置信。他們實在是難以想象,在極西的莽荒之地,居然會有一隻這麼強大的艦隊的國家。更難以想象的是,這麼龐大的艦隊居然還被打敗了。

如果這個故事不是皇帝親口說出來的,他們一定會嗤之以鼻的認為,這不過是那些西洋傳教士在吹牛而已。就如同這些西洋人常常吹牛,他們的神能用五餅二魚喂飽數千人一樣。

因為皇帝對此深信不疑,因此這些海軍參謀們也隻能表示,這個故事的確很有哲理。不過一位海軍參謀還是忍不住問道:“陛下說的道理,臣倒是明白了不少,但是這個學習一門樂器是什麼作用呢?音樂似乎並不能讓人做出什麼正確的判斷吧?”

朱由檢對這個問題倒是很自然的回答道:“朕建立的既然是海軍,那麼軍艦總是要出海遠行的。以現在的航海技術,茫茫大海之上船隻很容易就會迷失方向。

那些西洋人在船隻迷失方向之後,會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幫助他們脫離厄運。如果我大明的軍艦在海上迷失了方向,那麼你們覺得應當怎麼讓船長始終保持冷靜,讓船上的水手們不因為絕望而發狂?”

俞谘皋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的意思是,用音樂讓他們在絕望的時候舒緩神經,從而不放棄獲救的希望嗎?”

隨著皇帝的點頭,其他海軍參謀們也開始覺得,似乎皇帝說的並不是那麼的異想天開,還是有些道理的。

在將信將疑之間,崇禎調整海軍軍官學校的課程和學製的提議獲得了通過。

隨後俞谘皋請求皇帝決斷的,便是天津、登萊水師合並,成立渤海艦隊後,艦隊人數計劃增加到1.2萬人,船隻從現在的178艘計劃增加到432艘,並修建天津、廟島兩個艦隊基地,供需撥款35萬元。

朱由檢對於這個報告看了許久,才對著俞谘皋說道:“渤海艦隊想要擴大規模很好,但是朕以為專門用於作戰的戰艦,和隻是用於運輸軍需物資的運輸船,還是分開管理比較好,後者還是交給後勤部門管理。

此外還可以建立一個航運公司,讓水師退役官兵進行營運,把一些非軍事裝備的運輸,和非直接交戰場所的運輸工作,交給這個航運公司去幹,這樣起碼可以減少艦隊不必要的支出。”

俞谘皋隻是稍稍考慮了一下,便有些為難的說道:“但是,如果前線戰事緊急,作戰艦隊的船隻、人數不足,臣應當如何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