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33章 河南的痼疾(1 / 2)

嚴士奇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按照我們的概算,每公裏造價大約為5000元。”

“公裏?元?”對於這些新名詞,孫傳庭頓時有些迷糊了。

嚴士奇立刻解釋道:“公裏是新度量衡的長度單位,1公裏大約等於舊單位的2裏。而元是指陛下新發行的貨幣單位,一元相當於標準庫平銀七錢二分。”

孫傳庭心算了一會,便有些驚訝的說道:“整條道路的造價是75萬元?河南府要出25萬元,也就是18萬餘兩白銀?

據下官所知,河南府最好的年份,一年的稅賦也不過才3萬6千餘兩。三年之內要籌出18萬餘兩,下官以為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

嚴士奇截斷了他的話說道:“還要考慮修建幾座橋梁,因此總的預算大約是100萬元。河南府可以拿這條路的30年的權益作為抵押,向大明中央銀行貸款就可以了,不必真的拿出錢來。”

“30年的權益是什麼意思?難道你們準備在路上設卡收錢嗎?”孫傳庭頓時有些不悅的說道。

嚴士奇並沒有覺察到孫傳庭的不滿,他隻顧著自己的思路說了下去:“是的,這條路修完之後,我們將會對經過這條路上的運貨車輛進行收費。所得的費用,一部分用於道路的日常維護,另一部分則返還給投資者。”

“投資者?這條路難道不是朝廷撥錢修繕的嗎?朝廷出錢修這條路是利於民生的好事,但是如果修完路之後,再向百姓收錢,恐怕有損朝廷的聲譽吧?”孫傳庭頓時反對道。

嚴士奇頓時有些不知所措,他隻會計算數字而已,對於孫傳庭所說的朝廷聲譽,他就完全無法回答了。

李朝欽卻咳嗽了幾聲,打斷了兩人的談話說道:“朝廷出錢修建的道路,原本的確是應該給百姓免費使用的。

不過我大明現在國庫空虛,但是各地的道路卻都急需進行修繕,如果光光依靠朝廷出錢來修,恐怕過上數十年也無法完成。

但是如果可以讓人看到有利可圖,就能吸納一部分富裕的百姓的閑散資金用於修路。

道路修繕完畢之後,當地百姓可以從中受益,過往商人可以減少運費,出錢的百姓可以獲得一個穩定的收益,這難道不是一舉三得嗎?”

孫傳庭頓時陷入了沉默,他雖然反感修完道路向過往行商收費的方式,但是李朝欽的講解讓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這無疑是一種快速翻新道路建設的好方法,而良好的道路設施,無疑能夠加速各地的物資交流。

李朝欽繼續說道:“修建這條道路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陝西地方過去幾年連連受災,一般的百姓都已經家無積蓄了,朝廷希望憑借修建這條路,能夠吸納一部分流民,安定陝西地方,避免這些流民成為流賊盜匪。”

孫傳庭最終還是被李朝欽說服了,答應會全力配合修築這條洛陽到三門峽的道路。

李朝欽卻笑了笑說道:“負責修建這條道路的人就是你,所以你隻要配合你自己就可以了。

另外田郎中請上前來,這位是陛下親自任命的治蝗郎中,雜家希望你也能配合他的工作。”

田文明上前同孫傳庭見了禮後,便述說了自己的請求。自從在國子監接受了崇禎的命令後,他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研究蝗蟲的習性中去了。

通過了前人治理蝗蟲的文字記載,還有明朝這些年來發生蝗災的地點研究,田文明大致了解到了兩件事。

第一是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

第二是蝗蟲的繁衍地區,大多來自於黃河中下遊的荒灘地。蝗蟲一年繁衍兩次,一次是夏天,一次是秋天。

他把自己的發現向皇帝進行了彙報,認為要想減輕蝗害,應當治理黃河中下遊的荒灘地。

皇帝對他的研究非常滿意,並給了他一個治蝗郎中的官職,對黃河中下遊的荒灘地進行調查和治理。

孫傳庭對於田文明的研究也同樣感興趣,他不由出聲問道:“那麼你想要本府如何協助你呢?”

田文明頓時精神振奮了下說道:“出京之前,我同陛下交談過一次。根據陛下的提議,對這些河邊的荒灘地,一是進行植樹造林活動,變荒灘為樹林。

二是把這些荒灘變成蓄養家禽的基地,向農戶免費發放雛雞雛鴨,讓它們在荒灘地進行放養。”

孫傳庭頓時有些猶豫的說道:“鼓勵農戶飼養家禽倒也好說,但是這發放雛雞雛鴨,恐怕一時之間難以湊齊這麼大數量的雛雞雛鴨吧。”

田文明頓時飛快的回答道:“這個倒不用府台大人煩憂,上林苑監蕃育署有人工孵化的技術,出京時陛下已經調派了兩名熟手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