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39章 調查小組(1 / 2)

原本還在為礦監局的位置爭的不可開交的官員們,在崇禎的意見說完之後,突然變得安靜了。

礦監局的位置雖然好,但是去和平解決西山礦工暴動的事卻沒人願意攬在自己身上來。正如黃道周所言,西山煤礦內黑幕重重,但是在天子腳下敢搞這種黑幕的,又有那個背後不是有權勢豪族支持的。

之所以大家都支持剿滅的政策,無非不就是想要一把火把所有黑幕都燒幹淨了而已。如果要去安撫這些礦工,勢必要把某些人的肮髒手段揭發出來,到時候不管是處理還是不處理,都是一個麻煩事。

就算是黃道周,也不過是想著借這個機會讓這些權貴勢要收斂一些,順便打擊一下現在朝中逐漸成型的黃黨而已。讓他去同這些私人煤礦背後的權要人士真的撕破臉對上,他也是敬謝不敏的。

更何況,這些煤礦背後的權勢人士,並不僅僅是那些閹黨,東林黨人也同樣下了水。黃道周自認是要挽救時運的人物,怎麼會為了區區幾個煤礦斷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看到朝中的官員突然沉默了下去,居然沒人出聲舉薦了。朱由檢不由皺起了眉頭,他點了剛剛叫囂的最大聲幾人的名字,讓他們繼續剛剛的推薦人員,結果這幾人立刻改口退縮了。

朱由檢聽了一會,便有些不耐煩的說道:“如果諸卿沒有適當的人選推薦,那麼這次調查小組就讓宮內獨自派人去好了。”

皇帝的主張自然是通不過的,好不容易才從萬曆皇帝那裏收回了礦監的權力,再加上這裏就有些官員參與了西山煤礦的產業,他們怎麼肯讓宮內獨立去調查礦工暴動的事。

韓爌思考了一會,便向皇帝推薦了現任的行人淩義渠,天啟五年進士,湖州織裏人。這個人同閹黨沒有瓜葛,平素名聲也很不錯,加上有幾個東林黨人同他交好,韓爌以為這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淩義渠雖然同東林黨人結交,但並不是東林黨人。因此即便是出了什麼事也不會牽連到東林黨,但若是有所成就,韓爌認為東林黨人對他會有足夠的影響力。

這個時候,就顯出黃立極等人手中的人才匱乏來了,東林黨人能夠推出一個淩義渠,但是黃立極等人卻一時之間想不出合適的人選來。

禮部尚書來宗道迫不得已的時候,想起了自己的同年楊鶴,楊修齡是湖廣武陵人,雖然是萬曆三十二年進士,但是官途一直不暢,到現在還隻是左僉都禦史而已。

不過楊鶴為人頗為正直,當初壽寧公主的女婿冉興讓被掌家宮女梁盈女、宦官彭進朝等毆打、欺辱,公主多次告狀告不到神宗跟前,而興讓把衣冠掛在長安門上就走了。滿朝文武都不願意介入這趟渾水,隻有楊鶴向神宗皇帝上書時提到了這件事。

不過楊鶴的官途卻走的跌跌撞撞,大部分時間都在家中過著鄉紳的生活。東林黨人不待見他,魏忠賢也同樣不待見他。

因此年初的時候才重新起複為左僉都禦史,來宗道思前想後了半天,覺得可以讓這位資曆深厚的同年去壓住淩義渠,並讓他在皇帝麵前露個臉。

對於這兩個人選,崇禎並不怎麼熟悉,但是他也毫無反對的意思。對他來說,能夠派出這個聯合調查小組,讓宮內插手平息礦工暴動的事件,就已經足夠了。

從文華殿離開之後,朱由檢便讓王承恩把參與調查組的宮內人選和吳懷叫了過來。

王承恩找來的是被冷落了許久的張彝憲,崇禎對於張彝憲吩咐,並沒有超出他對於塗文輔的要求,他還明確了張彝憲和吳懷到了門頭溝後要聽從塗文輔的安排。

朱由檢在最後補充了一句,“順便替我告訴塗文輔,罷工事件的一些行動脫離了原定的計劃,朕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有些事情朕是不會接受的,罷工的人數眾多,難免良莠不齊,出現一些不可預測的事情這很正常。

但是這並不代表,渾水摸魚者可以不受懲罰。必須要讓這些礦工們知道,朕支持他們,是因為他們所要求的是正義的,而不是因為他們人多勢眾。

還有,讓塗文輔告訴礦工工會的負責人,對於那些煽動工人故意毀壞財物,或是傷害無辜民眾的害群之馬,必須要堅決的同他們劃清界限,並在工人麵前揭穿他們的真麵目。”

崇禎同兩人交談的時間並不長,很快張彝憲和吳懷就帶著聖諭出了宮,而楊鶴同淩義渠此時已經接受了內閣的命令,四人在會極門外碰了麵,商議了幾句就決定盡快出城前往門頭溝。

二日之後,張彝憲、淩義渠先行返回了京城,向崇禎和內閣分別彙報了西山礦工先暴動後罷工的經過,且在朝廷派出的調查小組的安撫下,這些礦工也願意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