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56章 偽楚王案(1 / 2)

朱由檢身體向著福王傾了傾,意味深長的對他說道:“叔父有沒有想過,就算是你現在當上了宗人府宗正,也未必能保證讓你在京城安穩的住下去。沒人規定,在宗人府宗正一定要住在京城啊。”

朱常洵的臉色頓時變了變,不過他還是很快反應了過來,“陛下的意思是?隻要孤審理這件案子,就能在京城留下來?”

朱由檢微笑著說道:“這件案子時日久遠,涉案的當事人也有不少已經過世了,想要理清這件案子,恐怕是一件非常讓人頭疼的事。”

朱常洵非常認同的連連點頭說道:“陛下說的不錯,這案子當年就是一團漿糊,深究起來不但要涉及朝中大量的官員,還會讓楚藩爭鬥不休,更會讓天下人因此案輕視宗室,因此父皇才選擇了終止追查,孤以為還是不予理會為好。”

“哈哈,叔父真是實誠人啊。皇祖父當年是沒有時間和這些人糾纏,但是叔父現在難道很忙嗎?且隻要這件案子一直不結束,叔父不就能夠一直留在京城了嗎?”朱由檢向後靠了靠說道。

朱常洵頗為心動,但是還是有些遲疑,不知道自己該不該踏入這場渾水。

朱由檢突然小聲的補充了一句,“楚王一宗建藩200多年,湖廣又是出名的魚米之地,楚宗之富僅次於蜀王一係啊。如果現在的楚王真是一個假貨,這楚王府200多年的積蓄豈不是便宜了外人?”

朱常洵自然是好財的,要不然也不會剛到京城沒多久,就想要把自己的錢財從銀行裏弄回來了。

湖廣行省從開國起就沒有鬧過兵災,雖然間或有幾次水災,也不過是局部地區罷了。以他的估計,楚王府內的財貨最起碼也是自己財產的2倍之上,這顯然讓朱常洵有些眼熱了。

如果楚王是同宗兄弟,他也隻能是眼熱一下,畢竟還有禮法束縛著,他也不能有其他想法。但是如果這個楚王是西貝貨,想到這麼大一筆財產居然落到了不相幹的外人手上,福王頓時沒來由的生起了一絲火氣。

拿定了主意之後,朱常洵便端正了姿態,對著崇禎拱手說道:“請陛下將這件案子交給孤,孤一定會揭穿這個假王的真麵目,給楚宗討上一個公道。”

朱由檢看著突然變得興致勃勃的福王,沉默了一會才說道:“叔父恐怕還是沒聽明白朕的意思,這楚王一案不管得出什麼結論,到最後總是會有人用它來攻擊叔父,甚至是攻擊我大明宗室。”

朱常洵先是大惑不解,接著又似乎明白了些,他試探的問道:“那麼陛下的意思是?”

朱由檢並沒有直說自己的想法,而對著福王說道:“朕聽說江南地方一些富商最喜歡爭訟,尤以揚州和浙江為最。

朕之前從江南征召了有名的訟師約2、30人,以完善本朝的司法斷案流程。

這些訟師對於問案最為精通,叔父回去之後可以同他們多多商議,看看這麼把這案件磨到兩方的人都不想打官司為止。

朕隻說兩點,既然是問案,凡是涉案人員都必須在京城等候召喚,而審案的經費自然是要原被告先行墊付,叔父可還有疑問?”

王承恩命身邊的近侍帶著滿腹心事的福王離開了皇宮,而朱由檢也啟程前往了嘉樂殿。

王本仁、劉道衡、蔡元令三人帶著四海商行的各位股東,已經站在殿外等候皇帝的到來了。

崇禎和各位股東稍稍寒暄了幾句,就同大家一起走進了殿內。朱由檢還沒坐穩,就開口對著各位股東問道:“四海商行籌備的物資究竟如何了?到底能不能滿足大同附近20萬人左右的生活物資供給?”

劉道衡向前走了一步,對著皇帝說道:“大同本身是邊鎮重地,又是同土默特等蒙古部族的市易之地,事實上物資供應並不缺乏,隻要有足夠的銀子就可以購買到糧食和各種物資。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晉商拒絕接受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他們認為這是徽商想要染指晉地的邊貿,因此晉地的商人不僅聯合起來抵製中央銀行在晉地設立機構,連帶著對我們四海商行也采取了拒絕合作的態度。

如果錢糧和軍需物資都需要從京城起運的話,恐怕四海商行是無法在2個月內,為陛下在大同籌集到足夠的物資的。

此外,前幾天福王在銀行提錢無法滿足,在銀行內大鬧一場的事情傳出後,對紙幣信譽的打擊相當大,商行不得不留存了一部分現銀作為預備金…”

朱由檢打斷了他說道:“福王的事情,朕已經解決了,很快他就會把銀子存回銀行去。現在,朕隻想問,如果想要在大同籌集到足夠的物資,應該采取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