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71章 關於騎兵(1 / 2)

吳懷希望這隻部隊能同後金的騎兵一樣,成為一隻遠近皆能的全能型攻擊部隊。

崇禎卻以為,訓練一名弓騎手所耗費的代價實在太大。即便是仿效後金,訓練一批騎馬的步弓手,大明也找不出這麼多能拉強弓的弓箭手來。

根據從沈陽傳回來的情報,就算是後金自己,在脫離了山林裏的漁獵生活之後,其族內兵丁的弓箭水準也在急劇下降,迫使努爾哈赤不得不頒布命令,要求女真族人加強對於弓箭的訓練。

而近年來女真八旗補充兵力,更喜歡去圍獵抓捕,東北山林中的野人女真,他們視這些在窮山惡水中成長起來的野人女真為最好的兵源。

隻要給予這些野人女真鎧甲、武器、良馬,他們就是最為優秀的戰士。再配以女子為妻,發放房屋、土地、糧食、阿哈,那麼這些野人就會成為女真貴族們最為忠誠的奴仆。

即便是再怎麼努力訓練也無法追上敵人武力的兵種,崇禎自然是不願意往裏麵投錢的。

更何況,當火槍和大炮出現之後,弓騎兵這一被蒙古人發揮的最為輝煌的兵種,也即將迎來落幕了。

雖然在工業革命沒有完成之前,騎兵這一兵種還在戰場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不過騎兵的作戰方式,開始回歸於近戰肉搏了。速度和組織紀律,將會奠定近代騎兵出現的基礎。

有了這個先入為主的念頭,崇禎便否定了吳懷及其他武官的意見,大膽的提出建立一隻純肉搏的近戰騎兵,把遠程打擊交給火炮部隊。

在崇禎的固執己見之下,最終這隻騎兵部隊還是遵照了皇帝的命令組成了編製。

而當他看到了,裝備這隻新騎兵聯隊的賬單之後,他才明白過來,這些軍官為什麼要如此反對,他所提出的騎兵新編製和新戰術了。

在任何時代,軍隊都是一種昂貴而又容易損耗的必需品,同近代一發火箭彈就價值一輛寶馬一樣,一隻騎兵部隊說是用白銀鑄造的也不為過。

這麼昂貴的軍隊,自然也就讓高級官員們趨向於保守了,他們寧可使用已經被證明成熟可靠的舊戰術,也不願意去冒險使用沒有驗證過的新戰術。

畢竟,可預估的損失,和不可控製的勝利,對於大明這樣體量的國家來說,選擇前者才是最為穩妥的法子。運用永無止境的人力和物資資源磨死敵人,這才是占據了中原的農耕王朝最為正統的戰法。

在崇禎的期待之下,排成10列的騎兵方陣,從西向東經過了點將台的前麵。

這些騎兵方陣每5行之間便有二匹馬的間隔,雖然僅僅隻有1500餘人,但是從崇禎的方向看去,源源不絕的騎兵方陣行進起來,似乎永遠也走不完似的。

“人上一千,無邊無沿”這句話用來形容眼前的騎兵隊列,無疑是最為恰當的。而在崇禎的提議下,給這些騎兵配發的統一的鬥篷,外紅內黑的色彩,更是撐托出了這隻騎兵部隊英武不凡的姿態。

站在點將台上的眾人眼睛都有些看直了,雖然京營以往每年都要操演一番,以應對皇帝派出官員進行閱軍的儀式。不過也就是多弄幾麵彩旗,再選一些高大英俊的壯漢穿著擦拭一新的鎧甲站在最前方,弄出一個人多勢重的熱鬧場麵來罷了。

而眼前的這隻軍隊,除了幾麵代表大隊的旗幟之外,完全沒有多餘的彩旗作為裝飾。

這隻軍隊就是這麼排列的整整齊齊的走了過來,也沒有喊什麼吾皇萬歲的話語。但是清一色的紅色鬥篷同製式的鎧甲,卻有一股灼人的氣勢撲麵而來。

台上的一幹人中,大約隻有崇禎的神情最為自然,他一邊觀看著騎兵從台下經過,一邊還下意識的搖了搖頭,似乎還頗為不滿。

站在他身邊看的頗為口幹舌燥的京畿都督府左都督俞谘皋,不小心觀察到皇帝的樣子後,不由自主的就小心詢問道:“陛下可是覺得哪裏不妥當嗎?”

朱由檢點了點頭,一邊看著下方的騎兵隊列,一邊小聲回道:“這隊列還是練的不夠整齊啊。”

站在皇帝邊上的孫承宗、俞谘皋、吳懷等武官,下意識的就向著台下的騎兵隊列看去,在他們眼中怎麼也得不出,這個騎兵隊列到底什麼地方不整齊了。“

吳懷頗為不甘心的問了一句,“敢問陛下,究竟是哪裏不整齊了?”

朱由檢這才回過神來,轉頭看了看身邊的官員們,笑了笑說道:“看來是朕要求高了些,在朕看來,就算做不到讓這些馬匹一起跨同一隻腿,起碼從側麵看去,應該隻有一個人影才叫做齊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