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201章 調離(1 / 2)

當崇禎從後門悄悄的離開了錢謙益的宅邸時,跟著他返回馬車的隻剩下王承恩和連善祥兩人了。

王承恩上了馬車之後,就敲了敲車廂的前壁,坐在前麵的馬車夫提起韁繩輕籲了一聲,馬車就開始緩緩向著前方駛去了。

坐在搖晃的馬車內沉默的思考了一會之後,朱由檢便開口問道:“姚希孟現在召集了多少人?他打算怎麼發難?他召集的人中,有沒有比較容易溝通的人物?”

和崇禎相對而坐的王承恩,馬上就反應了過來,簡單扼要的向皇帝通報了,他手頭上所掌握的情報。

姚希孟的名望畢竟不如文震孟,因此他能召集到共同上書的好友不過5、6人罷了。但是他所透露出去的彈劾內容,卻讓不少投機者大感興趣,認為這是刷聲望的好機會,因此聞聲前來參與的官員倒是有二、三十名。

姚希孟並不在意別人會搶走了他的聲望,因此完全是來者不拒的姿態,他是真把阻擋這份和約的行動,當成了糾正皇帝偏差行為的正道了。

不過準備和他一起上書阻擋和約的官員們,卻並沒有幾個是和他一樣心思單純的。起碼現在這個臨時糾合起來的小團體,第2、3號人物,都是首鼠兩端之人。

這兩人便是給事中魏照乘、禦史齊應甲,他們既希望能夠通過此次彈劾,讓自己名動天下,又擔心這場彈劾會引起皇帝對自己的成見。

因此兩人在團體內推舉姚希孟為彈劾上書的主筆,但是對身邊的親友則宣稱,自己才是這次彈劾上書的主心骨,隻不過不願意同某人爭奪虛名而已。

朱由檢閉目思考了一會,才繼續說道:“他們想要趁著楊太常回京之際發難,時機也的確挑的很好。

你找個伶俐點的人,去勸說楊太常不要入京複命了,準備直接南下接任浙閩總督,替朕整頓下浙江、閩南兩省的海防和衛所軍戶。

順便把和約正、副本都帶回京城來,嚴緊任何人進行抄錄。替朕告訴楊太常,從現在開始,不管任何人向他打聽和約內容,沒有得到朕的準許之前,他都要保持沉默。”

王承恩答應了一聲,默默的背誦著崇禎下達的命令。朱由檢停頓了一會,又說道:“讓李夔龍找人彈劾文震孟返鄉後,不思閉門思過,還口出怨憤之語。

然後安排人選去蘇州查證此事,選個往日同文震孟有私怨的人選,把這事透露給姚希孟。再找人勸說姚希孟,自告奮勇接下這個任務。

你再派人同魏照乘、齊應甲談談,如果他們願意避重就輕,把彈劾一事應付過去,事情過後,就給他們外放個美職吧。”

王承恩略略有些遲疑,他不由謹慎的問道:“陛下,這姚希孟是個迂人,就算陛下現在把他調出京城去,事後他也未必會善罷甘休。倒不如趁著這個機會,給他安個包庇親友的罪名,直接把他趕回家鄉去閑住不好嗎?”

一直閉目養神的朱由檢,睜開眼睛冷冷的看了王承恩一眼,看的他低下頭去,才平靜的說道:“姚希孟雖然迂了一些,但是為人卻甚為正直。

朕的朝廷之中,總是需要一些不同聲音的。這樣的人,能讓他呆在朝中,還是盡量讓他呆下去吧。隻要他沒有擋著朕的路,朕又何苦要同他過不去。”

朱由檢說到這裏,突然卻想到了些什麼,又轉換了話題說道:“京城中人一向喜歡熱鬧,這最近又是旱災,又是作戰的,攪的大家都心神不寧的。

與其到時候讓京城百姓被彈劾一事吸引了注意力,不如給他們找點活動分散下精力,也鬆弛下大家的神經。”

剛剛被崇禎瞪了一眼,王承恩心裏正有些不安,聽到皇帝的提議後,趕緊討好的說道:“馬上就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了,不如召開個賞月祭典,也好讓京城百姓喜慶喜慶。”

崇禎略略思考了下,便搖頭說道:“中秋節畢竟隻有一日,分散不了百姓多久的注意力。

有了,過完中秋節之後,朕要在北門大校場召開一次運動會。讓海陸軍軍官學校、燕京大學、京城各工坊、新軍、京營等,都派出人員參加比賽,京城百姓可以免費觀賞比賽…”

“運動會?”王承恩一頭霧水的詢問了一句。朱由檢這才想起,這個時代的大明人還不知運動會為何物呢,他三言兩語的簡單介紹了運動會是什麼。

首屆運動會的項目並不多,因為時間緊迫,器械一時難以打造的緣故,隻設置了田徑、遊泳、舉重、射擊、摔跤五個大項目,共計23個小項目。

正如崇禎所料,聽說這個運動會要召開之後,京城百姓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住了,加上優勝者可以得到宮內頒發的金、銀牌後,更是有不少人躍躍欲試,想要下場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