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255章 露布報捷(1 / 2)

當許心素帶著以瓦德斯為首的西班牙俘虜、還有淡水、雞籠等十幾個村社的原住民首領進入北京城的時候,他有些意外的發現,和幾個月前相比,北京城似乎又有了些新的變化。

不過興高采烈的他,並無暇關注這些變化,他一心隻想著把自己收複淡水、雞籠的功績,呈報給皇帝,為自己獲取一份朝廷的封賞。

讓他頗為意外的是,北京城內的平民們,似乎對於他所帶來的這些海外夷人及土人,都並不感到好奇,反而一直在交談著什麼。

這讓許心素心裏頗為不舒服,他可是聽說了,上次送來淡水俘獲的十多名夷人俘虜時,京城之內可是擺出了好大的架勢迎接他們的。

難道京城的百姓就這麼喜新厭舊,因為見過了一次夷人俘虜,就不再隆重歡迎新的俘虜了麼。騎在馬上帶著隊伍前進的許心素,腦子裏如此胡亂猜測著。

邊上前來迎接他的一位總參謀部官員,看到他惑然不解的神情,不由好心的提點了他一句,“許巡閱使不必多思,不是京城百姓不重視你等,實在是北麵傳來了更大的消息,所以大家都無暇顧及東南海上的捷報了。”

“北麵?莫非是同蒙古人的戰爭有了結果不成?”許心素頓時轉頭看向了這位官員,有些急切的詢問道。

“不錯,昨日晚間露布報捷的消息已經抵達了京城,我大明邊軍聯合蒙古順義王等部落,在大同關外的豐川東北麵,擊退了挾十萬之眾而來的林丹汗。

現在林丹汗已經退往集寧海子區域,我大同邊關已然無憂了。現在隻等朝廷把這勝利消息公之於眾,京城百姓就可以準備慶祝了。

當然,許巡閱使收複淡水、雞籠,逐西洋海夷於台灣島外,同樣是可喜可賀之事。到時曉諸眾人,正可謂錦上添花…”

當這位官員同許心素絮絮叨叨的解釋的時候,文華殿內崇禎和內閣諸臣,正聚精會神的聽取孫承宗派回報捷的武官,講述明蒙聯軍同察哈爾部作戰的經過。

豐川東北方,順著大青山山腳而下的飲馬河,在這裏拐了個彎向東南方而去。

在飲馬河北麵,大青山東麵,便是一塊呈不規則四邊形的丘陵草原地區。這塊區域南北長約八、九十裏,東西向約三、四十裏。

草原的西北麵是一塊接近於90°的陡崖,靠西處最高約有3、40丈,然後慢慢的同東麵的草原接平了,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天然的城牆在東麵被草原所衝斷了似的。

在這條橫貫東西的陡崖上,依稀可以看到一些用黃土壘成的殘破城牆,這應該是大明開國之初,明軍深入草原時,在這裏留下的防禦工事的遺跡。

這片草原的東麵還是一處連綿不絕的山脈,山上密密麻麻的樹木,同腳下這片空空曠曠的草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片草原上雖然有不少低矮的丘陵,但是都不太會妨礙到視線和馬匹的奔馳。

這片草原的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但是在靠近西麵的草原中部,卻陡然出現了一道東西向的小小山崗,把這片草原分成了大小不等的南北兩片。

北方的這片草原稍稍大了些,占據了整片草原的三分之二,而南麵的草原麵積小了些,隻占了整片草原的三分之一左右。

南麵的草原剛好被山崗和飲馬河所夾住,南北寬度不足20裏。飲馬河的南岸則是一整片的樹林子,剛好遮蔽了大隊人馬過河的道路。

中部的這座小山崗,由西往東綿延了五、六裏地。它同北麵草原相鄰的區域坡度很緩和,大約隻有一、二十米高,如果不是山上密布的灌木,騎兵一個衝鋒就能淹沒了這座山崗了。

但是同南麵草原交接的地方,卻比較陡峭了,坡度超過了60度不說,高度也達到了8、90米。小山崗的頂上倒是平緩的很,方圓有個2、3裏的樣子。

至於北麵草原,南北寬度達到了50多裏,且地勢由東向西傾斜,非常利於騎兵從東麵進行衝鋒。

當林丹汗率領大軍抵達這片草原時,看到明蒙聯軍在草原西麵列陣紮營,心裏頓時大為嘲笑對方主帥的作戰指揮能力。

在他看來,當明蒙聯軍選擇了這片戰場後,就相當於把這場戰爭的三成勝利希望交給了自己。

雖然戰場中部那片小山崗看起來對己方不利,但是一無遮掩的山崗上,隻有一些灌木叢而已,這顯然是無法妨礙到自己麾下騎兵的衝鋒的。

林丹汗雖然號稱帶了10萬大軍,但是察哈爾本部一共也隻有4萬騎兵,其中披甲精銳不會超過4000,其他不過是會騎馬放箭的牧民而已。

他出征之時,還留下了1萬騎兵守衛歸化城,保護自己的直屬部落。真正跟隨他抵達戰場的,隻有2萬5千本部騎兵,3萬2千直屬部落的牧民和附庸部落的精壯,另外還有2萬8千右翼蒙古部落的降人和投誠人馬,共計8萬5千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