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257章 初戰山崗(1 / 2)

明蒙聯軍和察哈爾部的接戰,最先開始於南麵的戰場。相比較明軍和林丹汗之間的小心翼翼,蒙古右翼各部聯軍從戰爭一開始便變的興奮異常。

剛剛被林丹汗奪取了草場駐地時,不管是土默特部,還是土謝特部,都處於人心惶惶的處境。

上層的部落首領自然是對林丹汗深惡痛絕,但是中下層的牧民卻陷入了混亂的狀態。

按照傳統,他們應當遵從於出身於黃金家族的蒙古大汗,但是被林丹汗摧毀了家園的牧民們,又無法在感情上繼續認同這位蒙古人的共主。

在獲得了明朝的援助,又在那些來自明國的喇嘛宣揚下,把右翼蒙古各部聯手明軍的行動,確認為阻止蒙古人之間的兄弟相殘,而不是對於黃金家族血脈作為蒙古大汗傳統的反對。

使得這些混亂的中下層牧民,終於找到了一個向著蒙古大汗揮刀的理由。也許這個理由很是勉強,但是已經足夠麻醉這些部落戰士打完這場戰爭了。

因此當戰爭一開始,右翼蒙古各部的聯軍就出動了5個千人隊,在近20裏寬的戰場上,這個數量的騎兵剛好可以遮蔽整個戰場正麵了。

對於右翼蒙古各部的輕率舉動,袞楚克台吉也不得不作出了應對,同樣派出了5隻右翼蒙古各部降人組成的千人隊,上前阻擋對方的進攻。

原本氣勢洶洶壓上來的右翼蒙古各部聯軍,在接觸到對麵的軍隊後,頓時遲疑的放緩了進攻的步伐。

因為他們已經認出了,對麵軍隊中有不少相熟的麵孔。原本他們高昂的士氣,頓時陡然的低落了下來。

他們手中高舉的武器,也有些無力的放低了下來。同樣,由右翼蒙古各部降人組成的軍隊,也沒有什麼興趣同原本是同族的兄弟和親人作戰。

兩隻部隊從一開始氣勢洶洶的相對衝鋒,很快就變成了繞著圈子,互相追逐的混戰。

這片草場除了河邊區域,大多屬於半幹旱性的草原,雖然有著沒人小腿般高的各種牧草,但是在上萬騎兵的來回踐踏之下,很快就變得塵土彌漫,很難分清敵我之間的隊形了。

到了這種地步,雙方的主將都失去了對這些部隊的指揮能力,也無法進行有效的幹預,隻能等待這些部隊分出一個勝負出來再說。

於是最先接戰的南路戰場,反而成了兩方最為敷衍的交戰場所。

而在聯軍中陣這邊,當他們停下腳步的時候,已經非常靠近中部的小山崗了。

當部隊重整完畢之後,茅元儀便帶著一營步兵搶占了山崗頂部,而左良玉則帶著兩營車騎營,在山崗北麵擺出了一個六千人的空心車陣。

這種以偏廂車放在外圍作為城牆,火器兵守在陣內的作戰方式,是無數明軍用生命證明了的,對草原部落最好的一種作戰方式。

林丹汗自然是明白這種戰法的利害的,因為後金國對付他的作戰方式,基本就是脫胎於明軍的戰法,隻不過後金的部隊沒有這麼多的偏廂車,而女真騎兵配合步兵的戰術更為犀利。

他派出了4個千人隊,三個千人隊在外圍壓製明軍的空心車陣,而另一個千人隊則奪取戰場中部的那片小山崗。

林丹汗試圖奪取了那片山崗之後,居高臨下的攻擊車陣內部,從而導致明軍車陣的崩潰。

在他的記憶中,明軍的器械雖然眾多,但是質量參差不齊,而士兵也缺乏堅韌的作戰勇氣,一旦處於不利的地位,往往就會莫名其妙的崩潰掉。

因此他非常有把握,當自己的軍隊占據了那片小山崗之後,山崗下方的明軍車陣就會陷入混亂之中。明軍的車陣雖然防禦出色,但是一旦展開之後就難以移動。

用騎兵對付車陣固然是難以取勝,但是如果明軍自己從這烏龜殼一般的車陣出來了,這種所費不靡的車陣就成了無用之物。

林丹汗的謀劃並不差,但是部下執行他的命令時卻遇到了麻煩。雖然這片小山崗並不艱險,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用土堆起來的土台子。

但是土台子的側翼被下方的明軍空心車陣所牢牢保護住了,南方的一麵又過於陡峭,因此林丹汗的部隊所能攻擊的,隻有山崗正麵2裏寬度左右的陣線。

這片小山崗上並沒有什麼大樹,但是卻有著半人多高的灌木叢,灌木叢中有著數條可容納一匹馬通行的小路,但是卻沒有大批人馬上去的通道。

幾乎在這隻千人隊的少數騎手登上山崗頂麵的同時,明軍的前鋒部隊也登上了山頂。

和沒有準備的察哈爾部不同,明軍不僅早就對這座山崗做了詳細的偵查,還在西麵的山坡上修築了三條可以容納四匹馬並行的通道。

隻不過,明軍修好了這三條通道之後,又把砍伐的灌木重新放回了通道上,遠遠望去似乎這麵山坡似乎毫無異樣罷了。在之前的哨探戰中,明軍死死的護住了這片區域,不讓察哈爾部的哨探接近,因此察哈爾部的蒙古人並不知道這個情況。

當察哈爾部這個千人隊騎術最出色的幾個騎手,循著東麵彎彎曲曲的小路衝上了山崗頂麵時,明軍登上山頂的卻是一個小隊的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