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05章 日本以東(1 / 2)

在一番推讓之後,許林虎首先說了自己的經曆。他從江戶出發,繞過了房總半島,先是抵達了水戶藩,藩主德川賴房是現將軍的叔叔。

水戶藩沒有什麼特產,隻有梅幹和酒尚算出色。從水戶藩再往北,便是日本東北第一大名陸奧仙台藩。

和水戶藩相比,仙台藩的經濟就繁榮的多了。仙台藩的特產也比較豐富,三陸海岸捕撈上來的鮑魚和鯊魚,製成的幹鮑和魚翅,在大明都算是上品。而且仙台藩正在開墾北上川河流域的濕地沼澤,種植出了聞名日本的東北大米。

按照崇禎的要求,這裏倒有可能成為大明的一個糧食來源基地。因此許林虎特意跑去了仙台城,打聽了下當地大米的產量和價格。

根據他的調查,一日本石相當於1.8個中國石。而武士出售祿米時,是金14朱每石。而商人大量收購的時候,則是金一兩每石。

而現在日本的貨幣體係是:金1兩=銀50匁=錢4000文,且金1兩=4分=16朱。不過金銀的價值太高,而幕府禁止外國銅錢輸入後,自己的銅錢又沒有開始鑄造,因此民間小額交易又回歸到了用大米來作為一般等價物了。

雖說日本的金一兩隻有15克,同中國一兩等於37.5克相去甚遠。但也已經遠遠超過了中國的米價,因此采用金銀購買日本的大米,顯然是極不劃算的。

不過日本對於中國貨物的需求,卻可以把日本的米價壓低到同中國的米價差不多的地步,甚至更低。

特別是日本東北地區對於布料的渴求,遠遠超過了其他地區。在關西地區800多文一匹的棉布,到了關東地區就達到了900文之上。

不管中國商人還是荷蘭、葡萄牙、英國等歐洲商人,他們帶去了大批中國貨物抵達日本後,自然會選取利潤更高的金、銀、銅等礦產,而不會選擇昂貴的日本大米。

按照現在的價格,每三匹半棉布可以換取一日本石大米,運回中國市場後出售,大約隻能賺取20-30%的利潤。

聽到這裏之後,朱由檢打斷了他說道:“那麼你估計下,仙台藩能夠出售多少大米,或者說日本東北地區估計能夠出售多少大米。”

許林虎想了想便回道:“仙台藩的情況我倒是詢問過,這些日本的藩國領主收到封地上的年貢米之後,便會把一部分大米作為俸祿發給手下的武士。

還有一部分則要在市場上出售,換取金錢後維持日常開支,和不定時的前往江戶進行參勤的費用。

仙台藩名義上有62萬石大米的年收入,但事實上通過當地領主的開墾荒地,年收入已經超過了100萬石。

不過按照日本幕府製定的規矩,武士和大名不能參與商業貿易,隻能通過商人進行貿易。

替大名出售年貢米的商人,日本人稱之為藏元和掛屋。藏元負責保管和出售,大名的貢米和其他貢物。而掛屋則負責保管出售後得到的貨款,或者按照藏屋敷內儲藏的年貢物資,向大名提供貸款。

根據我同這些商人的接觸,大米交易除了實物交易之外,還有一種空米切手的大米劵出售。

就是一些藩國的大名因為財政狀況不好,就讓藏屋敷預先售出明年的貢米,每張大米劵麵額10石,付出約定價格的三分之一,到了貢米入倉交割時支付剩下的三分之二。

仙台藩每年要在領內和江戶市場上出售12萬石大米,而其他東北地區大約為8萬石,加起來約為20萬石。這些商人對同我們進行貨物互換貿易,非常的有興趣。

此外,以上的大米折合成我大明的標準石,則是相當於38萬石。據我在市麵上的調查,這個數量並不是上限,如果東北各藩國可以繼續對荒地進行開發,並改善運輸狀況,翻上一番應當不成問題。”

朱由檢聽完之後倒是蠻有興趣的,如果能夠穩定的從日本運糧回來,倒是可以極大的緩解下日後大明糧食不足的問題。

不過這些日本大名在沒有建立起一個有效的市場機製下,就敢賣空買空,這應該說他們是不知死活呢,還是真的不想活了。不過既然他們這麼作死,那也就別怪他不客氣了。

朱由檢想了想,便對著停下來等著他指示的許林虎說道:“繼續說下去,離開仙台藩之後,日本的東麵還有什麼?”

許林虎馬上說道:“仙台藩再往北麵,便是同本州島隔著一個海峽的蝦夷地。

蝦夷地南端是號稱石高1萬石的鬆前藩,現在的藩主是鬆前公廣,現年31歲,居城是靠近最南端海港的福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