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32章 十大都督府(1 / 2)

當皇帝說完了設置勳章製度的想法,房間內暫時安靜了片刻,茅元儀終於忍耐不住說道:“陛下,如果建立這樣一個勳章製度,我們除了會付出一筆相當大的額外支出外,軍中某些高級將領也未必會接受,普通將士比他們更為優先的獲得立功獎賞的機會。”

隨著茅元儀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後,幾名參謀部成員也紛紛點頭讚同了他,朱由檢看了一眼符合茅元儀的幾名參謀,等到這些附和聲漸漸小去,他才開口說道:“有些支出是必須的,而且勳章製度重在精神鼓勵而不是物資獎勵,因此這筆開支並不會很高。

至於軍中高級將領接不接受,那就是總參謀部如何教育他們的問題了。總而言之,軍中將領理解要接受,不理解也要接受。

新的立功獎懲條例,也要從這次戰役開始實施。凡有付出必將獲得回報,這才是軍隊設立獎懲製度的標準。

如果將士上了戰場卻不能得到肯定,那麼軍隊就會有避戰、畏戰的情緒。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幾個主要將領一力主戰,也不會得到什麼好結果。

雖然說努爾哈赤是我們大明最近幾十年來最大的敵人,但是朕希望各位還是要去研究下,這個北地奴酋是怎麼建立女真八旗製度,和進行戰功獎賞分配的。

朕設立總參謀部不僅僅是為了重建大明的軍隊製度,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便是,研究大明的敵人,學習敵人的長處,正視自家的缺點,這才是總參謀部存在的意義。”

總參謀部成立近一年來,能夠加入總參謀部的各位成員,都是大明士人中思想最為開放的一部分。他們經過了近一年對大明軍製的重新認識和整改,現在對於崇禎在會議中不時提出的新想法,已經漸漸變得習以為常了。

如果崇禎是在朝堂上說這樣話,一定會被那些保守的官僚們給噴死,但是在這些總參謀部成員麵前,隻是讓他們心裏覺得有些不舒服而已。

孫承宗看了看身邊眾人的神情,覺得不能讓崇禎就著這個問題再繼續談論下去了,要是今天皇帝的話語被傳出去的話,恐怕在場沒有對皇帝進行勸諫的成員,都會被視為阿諛奉上的幸進之輩,這對於總參謀部可不是什麼好事。

“陛下說的應當是借鑒吧,研究大明的敵人,弄清楚他們的內部組織製度及作戰思想和方式,我們才不會重踏複轍,繼續在戰場上落入建奴設下的圈套。

臣覺得陛下要求設立勳章製度的的想法很不錯,臣會督促茅石民他們重新擬定立功受獎人員的名單,還有陛下提出的勳章製度…”

朱由檢看了孫承宗一眼,沒有反駁他替自己話語作出的修改,點了點頭說道:“那麼繼續下一個議題吧,茅參謀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茅元儀再次起身對著皇帝行禮後說道:“接下去,臣想要彙報的便是,關於宣府、大同兩地的衛所軍隊整理,還有戰後兩地軍隊的重建情況…”

宣府額定鎮軍一十二萬六千三百九十五員,實有兵丁不到6萬人。大同鎮額定馬步官軍十三萬五千七百七十八員,實有兵丁七萬有餘。

兩鎮加起來,額定軍士超過26萬人,但是實際軍隊卻隻有13萬上下,也就是出現了一半的兵士空額。而宣府、大同兩鎮,每年軍費撥款額定是100萬兩,實際撥發的款項也就隻是半數而已。

但是兩鎮軍隊13萬餘人,最終能挑選出可以上戰場的將士大約也就1萬5千人上下,也就說10個人裏麵隻能挑出1個來。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或是軍營中的油滑之輩,根本不堪一戰,能夠用來維持地方治安就已經很不錯了。

根據袁崇煥、茅元儀等人的主張,他們建議把兩鎮的軍隊按照崇禎對京營的整頓方式進行整改。淘汰老弱和奸滑之輩,重新組建幾隻有戰鬥力的部隊,保衛大明北麵最重要的大同、宣府兩鎮。

茅元儀最後看著崇禎總結道:“…根據臣同袁自如的研究,想要遮蔽大同、宣府這麼長的邊境線,並協助右翼蒙古各部守衛陰山以南、以東地區,最起碼也要三師六旅的編製。

關外草原乃是最利於騎兵突擊的地形,因此想要防範察哈爾部落南犯,我們必須要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而順義王領導的右翼蒙古各部,有許多精於騎術的戰士,又能畜養馬匹。朝廷如果以恩義籠絡他們,就能從這些蒙古部落中招募出色的騎士。

臣以為仿照第一聯隊的編製,以兩聯隊設一騎兵師,則裝備了大明軍械的三師九千騎兵,足以控扼大同、宣化關外的草原,讓察哈爾人不敢再起南下之念。

至於大同、宣化位於關內的城、堡等邊防,則組建兩營一旅的步兵旅用於防守,六旅3萬6千人足夠防守大同、宣化兩鎮了。至於其他淘汰掉的老弱軍士,可以仿照京營組建工程兵營用於修繕道路、城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