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57章 崇禎的失望(1 / 2)

確認了安德烈的身份,雖然讓崇禎有些失望,不過對於這位英國使者他原本期望也不高,因此他也就沒有再揪著建立英中兩國的友好互信問題繼續談下去了。

在他剛剛聽到英國使者到來的時候,心裏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三次英荷戰爭,讓英國人擊敗了荷蘭人的海上霸權,從而開始踏上日不落帝國的征途。

雖然他記不得三次英荷戰爭發生的時間,但是卻知道英國同荷蘭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並不是那些傳教士、西班牙俘虜眼中,保持著親密合作的新教盟友。

打敗荷蘭人在海上的霸權,從而讓大明恢複在東亞、東南亞海域傳統上的勢力範圍,把歐洲殖民者的勢力壓縮在馬六甲海峽以南、巽他海峽以東,這是崇禎對於大明海權建設的第一目標。

想要讓人口超過一億五千萬的大明,從農業國轉變成工業國,那麼最起碼也需要一個同等規模的人口市場,和能夠提供這麼多人口工業化的自然資源提供地區。

在現在的大明周邊海上鄰國,日本2000餘萬人口,朝鮮300-400萬人口、琉球近30萬人口,越南近300萬人口,東南亞其他地區人口大約在1000萬-1500萬之間。

也就是說,上述地區擁有的人口近4千萬,而這些地區加起來的海陸麵積更是現在大明領土的數倍。

考慮到這時代運輸量最大也最為低廉的海運方式,這些地區就是大明踏上工業化道路的天賜之地,隻有掌握了以上這些國家和地區,大明才算是勉強建立了一個工業國對農業地區的經濟循環往來秩序。

而此時大明陸地上相鄰的地區,不是正處於同大明的交戰狀態,便是道路艱險難行,運輸費用高漲不下,隻能出售一些高價值的商品。在這種狀態下,是無法支持大明的工業發展的。

至於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以外的印度大陸、中東、非洲、歐洲諸國及南北美洲,限於大明目前的航海技術及商船規模,還不足以讓大明跨越出這個勢力範圍。

但是想要控製這片海域,大明遇到的第一個敵人,便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雖然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陸地上隻控製了巴達維亞及香料群島,但是在東南亞海域,荷蘭人已經開始逐漸取得了海上的霸權。

對於東南亞這樣的群島海域來說,掌握了海權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就等於把各個島嶼上的勢力都困在了島上。荷蘭人既能夠采用各個擊破的手段打擊各島上的土人勢力,也能通過封鎖島間貿易,把西班牙、葡萄牙、英國乃至大明的商人趕出這一地區,從而獨占該群島的商業利益。

根據沈家傳來的消息,荷蘭人的殖民行動終於激起了當地土人的憤怒。爪哇日惹地區新興的伊斯蘭教王國馬打藍素丹國,在統一了中爪哇和東爪哇地區,攻占了爪哇沿海的泅水、馬都拉和井裏汶,並將勢力伸展到蘇門答臘東部和加裏曼丹島南部後。

出於對荷蘭人想要控製該國的海上貿易,及獨占香料群島不滿,以素丹·阿貢自稱的該國國王拉登·朗桑,在今年7月發動了對巴達維亞的進攻,想要把荷蘭人趕出爪哇島。

不過據剛好路過爪哇島的沈培在觀察了這場戰爭後,派人向崇禎彙報時提到,拉登·朗桑組織了上萬大軍圍攻荷蘭人的要塞,這些爪哇人雖然勇猛而有一定的紀律,但是他們手中的武器隻適合在叢林中肉搏,完全不是依靠要塞守衛的荷蘭人火器的對手。

另外巴達維亞周邊的沼澤地形,也讓爪哇人擁有的人數優勢無法發揮出來。而在海上,荷蘭人的船隻牢牢的控製了周邊海域,拉登·朗桑的軍隊根本無法通過海灣從港口進行攻擊。

拉登·朗桑對於巴達維亞的攻城戰最終變成了圍城戰,但是對於一個港口城市來說,這樣的圍城根本毫無意義,因為爪哇人根本無法切斷荷蘭人的海上補給通道。

雖然沈培寫信的時候,爪哇人才剛剛開始圍困巴達維亞,但是他認為這場戰爭已經宣告爪哇人失敗了。拉登·朗桑的堅持,除了消耗物資和戰士的生命外,不可能取得什麼成果。

不過馬打藍素丹國發動的這場戰爭,讓沈培賣出了3000支三眼銃和一萬五千斤舊式黑火藥。三眼銃6兩每支,而火藥則是每百斤30兩。這筆交易高達2萬2千5百兩,利潤達到了8成。

爪哇島物產豐饒土地肥沃,特別是稻米種植非常廣泛。島上雖然沒有銀礦,但是卻有著不少金礦。拉登·朗桑這次便是用的金子支付的貨價,雖然他定的金銀比價是1:10,但是依然沒有減少多少這次貿易的利潤。

不過唯一遺憾的是,當戰爭開始後三眼銃的拙劣射程就顯露了出來。拉登·朗桑拒絕了他繼續供應三眼銃的提議,而是向他提出要購買同荷蘭人一樣的火繩槍和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