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454章 改革的目標(1 / 2)

朱由檢冷冷的看著下方表情木然的袁可立,眼角的餘光還不時的掃了掃邊上眾位官員的神情。

說出了土豪劣紳這四個字後,朱由檢感覺這些日子以來的鬱鬱之氣頓時一掃而空了。自他登基以來,雖然暫時消除了朝中明麵上的黨爭,但是也造成了一個後果。

以往大明百姓感覺現在的世道不好,還有閹黨可以怨恨,但是現在他們突然失去了可以怨恨的對象。而身邊的世道似乎也沒有變好,那麼很快這個矛頭便會指向朝廷的當權者,甚至是崇禎本人身上。

以大明現在麵臨的困境,想要迅速的改革近百年來的沉珂顯然是不可能的,一切改革政策的實施都需要時間來驗證,甚至於剛開始還有可能讓他們現在的生活變的更壞。

因此崇禎需要重新為整個大明社會設立一個需要打倒的對象,一來用以凝聚人心,二來則以此分清敵我。

老實說當崇禎說出土豪劣紳四個字的時候,其實他心裏也是有些喘喘不安的,不過很快他便發覺,在場的官員並沒有那個人站出來,要和自己爭辯土豪劣紳這個詞的定義權。

顯然在場的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自己會和土豪劣紳四個字扯上關係,而大多數官員的心裏大約還在以為,崇禎說的這些主要還是針對袁可立這些東林黨人。

看著袁可立沉默了這麼久,朱由檢以為這位袁尚書大約是要準備向自己請辭了,他正想著說些什麼,以暫時緩解殿內的氣氛。

去年他需要袁可立代表東林黨人存在於朝中,以維持朝中勢力的平衡,以牽製黃立極等人。但是到了今天,有了錢謙益的新東林黨之後,袁可立存在的價值已經不大了。

如果袁可立一定要同那些河南士紳站在一起,反對朝廷的改革政策的話,那麼同袁可立的決裂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然而崇禎還沒有想好要說些什麼,袁可立也沒有出聲時,韓爌終於忍不住出列說道:“陛下,難道隻要是反對朝廷政策的地方士紳,就成了土豪劣紳了嗎?

這樣的話,今後土豪劣紳這個名字,豈不是成了當權者打擊異己的手段了?臣以為,這個打擊麵未免過大了些。”

朱由檢頗為詫異的說道:“朕什麼時候說過,反對朝廷政策的就是土豪劣紳了?

朕從剛剛開始就說過,隻有侵害了百姓利益的才是土豪劣紳,朝廷頒發的改革政策是為了什麼?難道不正是為了維護百姓的利益嗎?

如果朝廷製定的政策不符合百姓的利益,那麼自然是要進行更改的。但是,如果地方士紳反對朝廷頒發的政策,不是從百姓的利益出發,而是為了維護自己那點私人利益,難道不應該被打倒嗎?

動不動就把朝廷同百姓敵對起來,似乎朝廷頒發什麼政策都是為了荼毒百姓,散布這種言論的人,難道不是別有用心?

還是韓先生你覺得,今日在這朝堂之上的官員都是國之蛀蟲,非要統統打倒不可?

朕實在是有些不解,你們這些東林黨人天天把民眾掛在嘴邊,卻拚命要維護那些魚肉鄉裏的土豪劣紳,究竟是何用意?

難不成你們從前對朕說的一切都是口是心非,言不由衷之語?遠小人而親君子,嗬嗬,在朕看來,真小人也比偽君子可愛的多。

難怪錢先生要重建新東林黨了,要是東林黨人都是這樣心口不一的偽君子,朕倒是要重新考慮,是不是應該重禁江南書院,免得讓你們禍害了我大明的棟梁之才。”

聽著皇帝的話語開始指向東林黨人這個群體之後,一幹舊東林黨官員頓時著急了起來。

被崇禎點名過的錢謙益雖然不敢出來為東林黨人辯解,但是他在心裏同樣叫苦不迭。

雖然皇帝的指名道姓,把新東林黨同舊東林黨人劃分了開來。但是如此一來,原本就矛盾重重的新舊東林黨人,從今日之後便再無重新複合的機會了。

受命組建新東林黨的錢謙益,雖然按照皇帝的吩咐分裂了鬆散的東林黨人。但是,他並不想同東林黨人這個龐大的群體作出完全的分割。

畢竟在出了前後七君子之後,東林黨人已經在天下百姓心中變成了正人君子的楷模。

他現在組建的這個新東林黨,雖然可以分化一部分東林黨人的勢力出來,但是卻無法繼承東林黨人過去在民間所營造出來的崇高聲望。

因此,錢謙益還是希望能夠慢慢的,把整個東林黨人的勢力全部合並到自己的新東林黨中去,從而真正的掌握這個代表江南士紳階層的力量。

但是在皇帝今天突如其來的一句點評之後,新東林黨和舊東林黨人顯然就真正的成為了兩路人。新東林黨顯然無法再把舊黨人的力量全部接收過去,因為這會違背崇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