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隻有18歲,但是從小在祖大壽親自調教下習練武藝的吳三桂,已經能夠穿著雙重甲在戰陣上輕鬆自如的衝陣了。
因為從四萬後金大軍的包圍下救出了自己的父親,吳三桂已經成為了遼西將門的後起之秀。當然也虧得吳襄逃的快,當他看到後金軍隊勢大時就開始逃亡,被後金軍隊包圍時已經快要逃出包圍圈了。再加上一心逃命的他也沒怎麼吸引住後金軍隊的注意力,因此才能成就了吳三桂帶著數十家丁從四萬後金軍中救出父親的神話。
雖然這個神話的水分很多,吳三桂勇冠三軍的武力也許是差了那麼一點,但也算是遼西將門中少有的還敢於衝陣的子弟了。
吳襄率軍進攻三屯營城南門時,吳三桂親自坐鎮前軍督促攻城,進入城內之後,他也還是衝殺在前,展現了同其父完全不同的性格。
在城頭抵抗的還不怎麼激烈的後金軍隊,退到城內之後反而變得堅韌起來了。最讓吳三桂感到無奈的,還是這些後金韃子居然用家具在每條街上都修築了街壘,然後躲在街壘後麵同他們進行逐壘而戰。
在狹窄的街道上,明軍的數量優勢基本難以發揮出來,隻能夠依靠少數精銳衝擊街壘,然後一條街壘一條街壘的奪下來。
這種巷戰比之前的登城戰還要讓明軍感到難受,畢竟城牆隻有一道,奪取了城牆之後,差不多就可以決定勝負了。因此雖然登城戰的損失巨大,但明軍起碼還有一個勝利的目標。
但是巷戰就不同了,奪取了一條街壘,下麵還有另一條,後金軍隊的身後似乎有看不到盡頭的街壘。成功奪取第一條街壘時,明軍欣喜若狂,但是奪取了三條街壘之後,吳三桂就覺得自己身邊的將士有些氣餒了。
為了鼓舞起身邊這些將士的勇氣,吳三桂開始親自上陣衝殺。憑借著精良的鎧甲,嫻熟的武藝,加上身邊家丁的保護,他一氣奪下了三條街壘。看到遠處內城的城牆已經隱約顯露出來了,他才聽從了身邊家丁頭目的勸說,退到後方一處安全地休息。
饒是吳三桂常年打練身體,穿著數十斤的鎧甲奔跑了一個上午,現在也有些坐下就不想動彈了。他摘下了頭盔,從身邊的一個家丁手中接過了一個皮囊飲了幾口清水,還沒等他放下水囊,就已經聽到一陣陣“敗了,敗了”的呼喊聲傳了過來。
吳三桂頓時霍的站了起來,向著四周張望了起來,“怎麼回事?我們都已經快要占領整座城市了,怎麼會敗了?”
“少將軍,東麵有大隊騎兵的馬蹄聲。”一名家丁凝神聽了一陣,突然對著吳三桂說道。隨著這名家丁的提醒,吳三桂和他身邊的人都從噪雜的聲音中聽出了,一隻龐大的騎兵正向三屯營城撲來。
吳三桂頓時對著一名家丁吩咐道:“劉福你帶人守在這裏,我去找父親。現在要盡快把軍隊都收進城來,然後依靠城牆防守,否則我們誰也跑不掉。”
吳三桂帶著家丁四處尋找吳襄時,一名偏將卻告訴他,將主剛剛帶著幾名親兵往城門處去了。吳三桂頓時有些惱怒的說道:“父親居然又跑了?連自己的兒子都不通知一聲,這也未免太無情義了些。”
待到吳三桂抱怨過後,圍在他身邊的幾十名將士才小心翼翼的向他問道:“少將軍,我們接下去要怎麼辦?”
吳三桂看了一眼蜂擁著向城門跑去,已經失去了組織的明軍,終於沮喪的說道:“傳令下去,把通往南城門方向的街道都點燃了,我在這裏等你們一刻鍾,你們能帶回多少就帶回多少人。一刻鍾後,我不會再等待下去,讓他們自行撤退。”
隨著吳三桂的命令發布下去,南城各處街道上的街壘頓時燃燒了起來,正在追擊明軍的後金軍隊頓時被火焰逼退了。很快北城和西城的明軍也照樣放起了火,三處城區的火勢很快便連接了起來,變成了一場席卷全城的大火。
已經從東城進入的後金軍隊不得不再次退出了城池,駐馬停留在東門外的黃台吉看著三屯營上空數十道煙柱,不由歎息的對著身邊的侍衛說道:“這些明軍真是何其忍心,居然放火焚燒自家的城池百姓也不肯投降。
傳令下去,讓還在城內的軍隊盡可能的把城內的百姓給攜帶出來。告訴那些明國百姓,我後金國此次入關隻是為了懲罰明國皇帝破壞和約的不義之舉,隻要明國皇帝願意對之前破壞和約的行為賠禮道歉,並發誓不再收容我後金之逃人,不幹涉我後金同蒙古各部之間的戰爭,則我後金大軍自會退回關外去。
另外派人告訴左翼的阿巴泰,右翼的多爾袞,隻要明軍願意放下武器投降,就不必多加殺戮。”
另一邊,收攏了一百多家丁和軍士之後,吳三桂便帶著他們繞道從西門出了城。同已經混亂的擠做一團,人員難以進出的南城門相比,由於滿桂的坐鎮,西城門還保持著秩序,讓明軍各部有序的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