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671章 中國青年學會(1 / 3)

當朱由檢坐上馬車之前,為了保密他放棄了一直堅持的騎馬習慣,他依然有些不放心的回頭對前來送行的茅元儀叮囑道:“茅參謀長,在孫先生沒有抵達之前,這裏的所有事情就全部交付給你了。

你現在的任務可不輕,我希望你可以承擔起責任來。其他事情我是不擔心的,我隻擔心一件事,雖然朕已經決定你們這邊以防禦作戰為主,不過我希望你記住,即便是防禦作戰,也絕不是困守大營,任由敵軍自由的選擇進攻方向和進攻規模。

一旦讓韃子判斷出你們沒有出戰的勇氣,他們就多出了許多可以選擇的選項,這對我們肯定是不利的。而且沒有安排軍隊出擊的計劃,就會讓我們的軍隊失去對勝利的信念,即便是韃子露出了可趁之機,我們也一樣抓不住。”

茅元儀拱手行禮之後,便臉色凝重的對著皇帝回道:“臣一定會謹記陛下的囑咐,必然不會讓韃子在我軍麵前為所欲為的。”

朱由檢對著他點了點頭,然後便直起身子,同茅元儀及他身後的參謀本部的參謀們揮手作別,便轉身登上了馬車。

出了石門寨不久,朱由檢便讓人把夏允彝叫到了自己乘坐的馬車內。自夏允彝帶著那些燕京大學的誌願者抵達前線之後,崇禎就把他們安排去采訪各作戰部隊,然後把這些部隊中士兵和軍官的臨戰情緒收集反應上來。

雖然皇帝對這些燕京學生們的安排,讓他們感覺有些和自己想象的工作不太一樣,不少人以為他們會在皇帝身邊擔任一些有關文書的工作。但是在曾經前往地方進行過社會調查工作的夏允彝幾人的安撫下,這些學生們終於還是接受了皇帝交給他們的任務。

對於自願前往前線的燕京大學學生們的表現,朱由檢覺得還算不錯,因此當他準備前往遷安時,便帶上了夏允彝等幾位燕京大學的學生們。

隨著車輛“吱吖”“吱吖”的向前行去,朱由檢便同夏允彝聊起了這些天來,他們這些學生在下麵部隊裏的見聞起來了。

剛開始的時候,夏允彝還想保持著正襟危坐的樣子同皇帝對話,但是在搖搖晃晃的馬車內,他越是用力保持這種正經的姿勢,便越容易被車輛的晃動所影響,在幾次差點完全摔倒在馬車內後,他也終於接受了崇禎的建議,依靠著車廂坐了下來。

看著夏允彝終於屈服於地球物理的力量之後,朱由檢突然轉換了話題對著他問道:“瑗公去年去了地方,見過了山、陝百姓是怎麼生活的;這些日子又下了部隊,聽取了那些底層將士們的心聲。

朕倒是想要問一問你,你覺得我大明想要振作複興,究竟應當從何處入手,又應當依靠誰的支持呢?”

夏允彝一時啞然失聲,難以回答崇禎這個意外的提問。若是在一年半前,他必定會認為大明想要重新振作的關鍵,便是皇帝要親近賢人君子遠離小人,當正人君子執掌朝政,澄清吏製之後,天下自然就會恢複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大治之世。

不過在這一年來,不管是親身前往地方調查山西、陝西的百姓生活,還是從大明時報上觀看那些新聞,他都已經不再是那個對世情一無所知的憤青文人了。

對於大明的現實狀況了解的越是清楚,無法找到改變現實方法的他便越是感覺自己力量實在是太過卑微,常有對於如此世道實在是無能為力的感覺。

同南方還有些太平盛世的景象不同,北方的百姓完全處於一種沒有未來的生活之中,他們沒有土地,沒有家園,卻要負擔著國家的大部分稅收和向地主繳納沉重的田租。在這種生活的重負之下,隻要再增加一根稻草,都有可能讓大部分家庭典妻賣兒,從此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