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也有如這些保衛國土而寧死不屈的人。這些人是什麼?是我們這個國家的脊梁,是我們這個民族賴以千年萬年永存於世的偉大精神…
鬆山保衛戰,在大明和後金的曆次戰爭中,也許在戰爭規模和戰爭的重要性上並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朝廷,對於大明來說,這場戰爭中犧牲的每一個大明將士,都是保衛了國家和人民的英雄。
…在我們這個國家,慷慨赴死的勇士並不少見,但是堅韌而頑強的鬥士卻不多。在這一場鬆山保衛戰中,這些一直戰鬥到最後一刻也不放棄的大明戰士們,實在是每一個大明軍人應當學習的典範…
是以,朕和大本營一致決定,新補充重建後的這隻軍隊,將會命名為鬆山英雄師。朕希望你們能夠繼承先烈的遺誌,發揚鬆山保衛戰的精神,將這些烈士不屈的鬥誌繼承下去…”
崇禎站在鬆山腳下一座臨時搭起的高台上,在祭祀了鬆山保衛戰中犧牲的烈士之後,便對台下就列數千將士進行了一次演講。
高台下列陣肅立的,除了剛剛被抽調補充建立的鬆山英雄師之外,便是一些錦州城內的將領和崇禎身邊的禦營人馬。
對於滿桂的因禍得福,遼西諸將自然是羨慕和嫉妒的,但是他們對於皇帝的決定卻沒有什麼不滿。因為這次兵精糧足的遼西諸軍實在沒有拿的出手的戰績,就算是去年的薊州保衛戰,遼西軍起碼還是有奪回三屯營的功勞可以誇耀的。
而此次他們被後金軍圍困在城內,基本就沒有什麼作為。沒有有效攻城手段的後金軍,此次也根本沒打算拿人命換城池,錦州城上的火炮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這場戰爭中唯一出彩的幾仗,都是投誠大明的女真人和蒙古人打的,特別是那個杜度更是剛剛背叛了後金不久,在大明沒有什麼根基。相比之下,被朝廷極力扶持的遼西諸軍也就更為丟臉了。
不過遼西諸將好歹知道,指揮這些女真人和蒙古人作戰的,正是他們所效忠的皇帝陛下。哪怕他們再不服氣這些歸順大明的蠻夷,也不敢去同皇帝陛下爭奪功勞。
現在皇帝陛下親自為鬆山保衛戰背書,為遼西諸軍遮掩此戰的失利,自然也不會有人去同滿桂內鬥。
隻是大家心裏不服氣是一定的,雖說現在各軍開始整編,但是大家手上的實力也是平日裏一點點攢下來的。像滿桂這樣,每次打完就能迅速補充兵力,實在是從來沒有過的事。
而且這次補充給滿桂的兵力,不是什麼新兵和各軍被淘汰的老弱,是從各軍抽調出來的精幹部隊,甚至皇帝還親自劃撥了一個近衛騎兵營給滿桂。
現在滿桂身邊的這四千五百人,雖然不及戰前那四千人馬精銳,但卻也相去不遠,隻要訓練個一年半載,恐怕還要強於之前的那隻部隊。
諸將心裏要說不發酸,那是不可能的。不過在眼紅滿桂之餘,也有不少將領意識到,再如以前那樣保存實力恐怕是不行了。避戰畏戰的軍隊不是被降低待遇,就是被拆解分散,隻有像滿桂這樣的敢戰之軍,才會優先得到朝廷的補給。
就在台下眾將思緒翩翩的時候,崇禎終於結束了自己的演講,台下肅立的將士立刻在軍官的帶領下舉起了自己的武器,向高台上的崇禎高呼“吾皇萬歲”。
陽光照射在這些武器的刃麵上,將小半座鬆山照耀的閃閃發亮,一群野鳥也被將士們的喊聲驚嚇的飛出了山林,這一幕倒似犧牲於此的烈士對皇帝和同僚們的回禮,讓人心生敬畏。
嶽托和濟爾哈朗一起回到沈陽後,便聽說汗王自從返回沈陽後便一直沒有上朝,他頓時和濟爾哈朗一起奔赴了城中心的汗宮,想要求見黃台吉。
在宮內侍衛的帶領下,嶽托和濟爾哈朗繞過了還在修建的崇政殿,走上了北麵的鳳凰樓。花費了三年時間方才建成的鳳凰樓,豎立在一丈餘高的青磚台基上,建有三層,係三滴水歇山式樓閣,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遠遠望去,還真如一隻蓄勢待發的鳳凰鳥。
兩人上樓的時候,黃台吉正站在最高的一層眺望著沈陽城內的景物。嶽托和濟爾哈朗看到站在欄杆邊的黃台吉背影時,都立刻屈膝行禮,把黃台吉驚醒了過來。
轉身之後的黃台吉立刻笑容滿麵的上前扶起了兩人,對著兩人親切的說道:“你們這次出征都辛苦了,怎麼不先回家中看看妻子家人,反倒先到了我這裏來了。”
嶽托立刻回道:“臣聽說汗王返回沈陽之後,便閉門不出。臣擔心汗王是不是身體哪裏有不適,所以才冒昧前來拜見汗王了,還請汗王勿怪臣無禮。”
濟爾哈朗也說道:“今日我國之興衰全係於汗王之一身,汗王若是身體有恙,這和天塌下來又有什麼區別,臣還請汗王早日出朝,以正國內視聽才是。”
嶽托隨即又說道:“汗王若是為此次出征無果而煩惱,臣以為大可不必。汗王策劃此次出征之時,不早就說過,我們這一次不過是探探寧錦明軍的虛實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