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238章 五鳳樓二(1 / 2)

見到英國公的時候,朱由檢略略有些意外。看過了這些卷宗之後的張維賢既沒有露出東窗事發的慌張,也沒有含冤受辱的委屈意思,他的表情很是平靜,同往常一樣向自己見了禮。

崇禎上前扶起了張維賢,對於旁邊桌上的那堆卷宗仿佛視若未睹,還是如平常見麵一般對張維賢噓寒問暖了起來。

聊過了家常之後,朱由檢便轉身對著王承恩等人說道:“你們且下去,讓朕和英國公好好談一談。”

王承恩等人答應了一聲,便低著頭退出了門外,還順手關上了房門。朱由檢這才轉回身來,伸手拍了拍桌上的卷宗問道:“英國公都看完了?”

張維賢沉默了片刻,方才緩緩說道:“回陛下,臣已經差不多看完了。謀害陛下子嗣,這是謀逆大罪,臣以為當重重的治罪。”

朱由檢默默的拍著卷宗一會,才輕輕問道:“抓誰?”

張維賢很是冷靜的說道:“皇親周奎和張之極都應當抓起來審問,似此等謀逆之案,光憑他們自己是謀劃不出來的。”

朱由檢有些意外於對方的決絕,想了一會才說道:“抓了他們,京城的穩定大局也就不複存在了,英國公府在這樣的風口浪尖,又將如何自處呢?”

張維賢毫不猶豫的說道:“陛下的安危就是大明最大的大局,若是陛下的安危出現了問題,大明還有什麼穩定可言?

先祖對大明的一片忠誠熱血,終不能毀滅在不肖子孫手上。我英國公府世受國恩,若是失去了對於陛下的忠誠,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

朱由檢抬頭看了看,掛在牆上的張玉和張輔畫像,他選在這裏和張維賢見麵,就是希望給對方一些壓迫感。不過現在看來,受到壓迫的,反而是自己了。

思慮再三,他終於把目光從畫像上轉移到了張維賢身上,“即便是想著河間王的功績,朕也不願意讓英國公府因為這樣一件不確定的事,就此斷絕承繼。

更何況,國公扶立了先皇兄和朕,兩番冊立之功可謂大焉。就算是看在國公的麵上,朕也不忍心讓國公白發人送黑發人。咱們還是說點實際的吧。”

張維賢感覺自己被人緊抓的心髒終於放鬆了下來,他知道自己總算是賭對了。看到了這些卷宗之後,他便明白了過來,想要讓英國公府逃脫這場劫難,隻有將這案子公開出來。

看在皇後家也牽涉到這場案子裏,他隻能希望皇帝能夠保持理智,看在剛剛為皇帝誕下皇子的皇後分上,能夠出手壓製住這件案子,那麼英國公府也就能夠借機逃出了。

張維賢突然猛烈的咳嗽了起來,他接著咳嗽調整了自己的呼吸之後,方才說道:“陛下所謂的實際是指?”

朱由檢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轉頭向著門口高喊了一聲王德化的名字,很快王德化便拿著一份文件走進了房間,他將文件放在皇帝的手邊之後,又再次退了出去。

朱由檢將手放在文件上,這才開口對張維賢說道:“永寧宮發生了這樣的事件之後,朕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些人究竟為何要這麼做。

朕想了許久,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們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痛恨朕推行的新政,確切的說,應當是痛恨新政中有關土地的改革部分。

朕登基之初,光是北直隸順天八府之內的耕地,皇莊占了十之二、三,勳貴和權閹占了十之三、四,官紳地主占了十之三、四,小民所占的土地不過十之一、二。

朕改革了皇莊,清退了被侵占的衛所田地,收繳了宮內太監和皇家寺觀的土地,又限製了勳戚的免稅田額。裏外之人可謂是差不多都得罪了。

這案子如果真要查下去,恐怕便是牽出蘿卜帶出了泥,不管是勳戚還是宮內,今後恐怕都不會安寧了。

然而究其根本,這案子就是一群想要保住自家土地,反對朝廷新政的勳戚和太監所為,總是沒錯的了。

朕思考再三之後以為,案子查不查下去倒是其次,首要問題是要先將醞釀這些陰謀詭計的土壤給鏟除了。隻有收繳了這些人手上的土地,他們才會失去玩弄陰謀詭計所需要的資源和人手。

換句話說,朕不需要去一一分辨誰是忠誠於朕或是不忠誠於朕的,朕隻要確保這些人手中沒有足夠的資源和人手反叛於朕就足夠了。”

張維賢自然知道皇帝說的不錯,土地對於勳貴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穩定的財富來源,更是蓄養忠誠部曲的重要紐帶。不是從小養大的家生子,對於大家族來說是無法被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