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上旬的種子島繁花似錦,視線所及之處也是一片鬱鬱蒼蒼,看起來極為賞心悅目。種子島的地形雖然平緩,島上最高點沒有超過海麵以上300米,不過山丘高地多在島的北端,南麵則為平原。
所以南麵種植稻米,而北麵則多種植小麥和外國傳入的白薯。此時正是冬小麥成熟的季節,北麵的麥田裏一片金黃璀璨,海風吹拂而過,田裏麥浪翻滾,今年顯然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從麥田邊上經過的農民,一個個都是喜笑顏開了。
他們有時會不自覺的向西之表港的方向望去,然後雙手合十在心裏祈禱這些唐人最好能夠留下來。自從去年這些唐人來到這裏之後,他們的收入不僅上升了,還能從這些唐人哪裏換取便宜的唐貨,可以說生活一下好過了許多。
最為重要的是,這些唐人還雇傭他們修建了西之表港和島上的水利設施,這可比鹿兒島本家將大量的租稅運回大陸,導致島上的種子島家無法修建大型的公共工程好得多。於是僅僅過了一個冬天,種子島上的農民大多已經接受了唐人的統治。
不過種子島家的家主種子島忠時可不這麼看,對於這些侵犯了他領地的唐人,他可是極為憤恨的。隻不過,他能夠站在城頭率領家臣對抗這些唐人,卻無法迫使那些農民追求更為美好的生活。
當唐人在西之表港附近的要塞初現雛形時,種子島居城外願意向城內的武士老爺們傳遞唐人情報的農民是越來越少了。種子島居城內雖然儲備了五、六百人可以食用半年的糧食,但是城內的人誰也沒能想到,唐人居然能在島上駐紮這麼久,而本家卻沒有發兵解救的跡象。
冬季過後,種子島家居城內的糧食終於將要耗盡,饑餓的仆役、士兵開始不斷趁著夜色逃亡出城,種子島忠時的家臣開始有人勸說家主考慮投降的事宜了。年輕的種子島忠時雖然還想堅持下去,但是看著自己的母親和妹妹們,卻又陷入了惶恐之中。
不過也就在這個時候,唐人陪同著本家的特使來到了種子島居城之外,讓種子島忠時失望的是,這名特使並不是帶著軍隊來解救種子島的,而是要求他開城向唐人投降的。失去了最後的期望,種子島忠時終於下令開城向唐人投降,此時城內隻剩下了2百餘人。
交出了武器的種子島忠時,之後才知道,唐人和本家已經達成了協議,唐人向本家提供一批武器,而種子島將會作為抵押品交給唐人控製,島上的租稅就是支付給唐人的貨款。種子島忠時一家可以跟著特使遷回大陸,又或者接受唐人的雇傭留下來,不過那樣的話本家將不能給他提供任何幫助了。
種子島忠時雖然年輕,但腦子卻不笨,他自然知道本家已經拋棄了種子島家。以薩摩藩的貧困,又怎麼會養一群閑人呢。更何況失去了領地,再丟下忠誠於自己的武士,種子島家也就不複存在了。種子島忠時最終選擇了留下,替唐人管理種子島的事務。
坐鎮於島上的唐人統帥許心素接見了忠時,隻是交代了他兩件事。一是規定租稅今後定為公四民六;二是繳納上來的租稅,二成作為他的俸祿,四成作為他手下武士的俸祿,二成用於辦公支出,最後兩成交於唐人在西之表的公庫。
雖說唐人少收了兩成租稅,但是種子島忠時和手下武士的待遇卻反而略略提升了些,因為唐人收取的租稅比本家少的太多了。這讓原本滿腹怨氣的武士們,開始接受唐人的命令。
而就在這準備麥收的季節,種子島忠時卻被叫來了西之表城,從外麵返回的許心素要求他接待幾位客人。種子島忠時原本還有些不滿,認為這種事隻要他的家臣出麵就可以了。直到他見到了,那些從船上下來的客人之後,才開始緊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