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333章 漠北之變(1 / 2)

在額爾齊斯河上遊區域,以西北向東南走向的阿爾泰山為界。西南麵是漠西蒙古各部,也就是衛拉特四部的傳統牧區。東北麵跨阿爾泰山的廣大區域,便是漠北蒙古外喀爾喀右翼三部紮薩克圖部、土謝圖部額車臣部的地盤。

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是世仇,雙方之間的仇怨起自於忽必烈與胞弟阿裏不哥爭奪蒙古帝國汗位的內戰中。衛拉特的先祖支持阿裏不哥,而漠北蒙古支持忽必烈,因此終年征戰不休。

即便是元朝滅亡之後,雙方之間的戰爭也依然未曾平息過。而就在數年之前,外喀爾喀右翼三部再次發起了對於衛拉特部蒙古的戰爭,這場戰爭直到今日都沒有平息。

其實按道理說,在1598年西伯利亞汗國被俄國人所滅亡後,來自西方的俄羅斯殖民者的威脅,已經對這兩個蒙古部族造成了影響。而不管是衛拉特蒙古還是外喀爾喀右翼三部,此時族內的牧民也大多信奉黃教為多。在有著共同的外部敵人和共同的信仰下,雙方之間的關係本不應該這麼激化的。

但是生存的壓力,使得這兩個部族不但不能和解,反而令雙方再次爆發了爭奪水草牧地的部族戰爭。這個時代的人並不知道什麼叫小冰河時期,但是位於漠北草原的外喀爾喀部卻能夠切身體會到,這種殘酷的大自然氣候變化。

來自於西伯利亞的寒風一年比一年更早南下,他們即無法為牲畜們儲備足夠越冬的草料,也沒辦法給牲畜保暖,這使得漠北蒙古諸部首先遇到了生存危機。

而衛拉特蒙古所處的額爾齊斯河中、上遊區域,因為有著阿爾泰山對西伯利亞寒風的阻擋,日子倒是過的比漠北蒙古強多了。為了讓族群生存下去,順著額爾齊斯河前進,奪取衛拉特蒙古的牧地,自然就成了外喀爾喀右翼三部的選擇。

這種基於部族生存的戰爭是難以調和的,要麼外喀爾喀右翼三部通過戰爭將部族人口消耗到草原可以承受的數量,要麼他們從衛拉特蒙古部族手中奪取到足夠讓自己能夠越冬的牧場。

不過上天還是給了漠北蒙古諸部一個希望,自大明新皇登基,重新放開西北邊疆的對外貿易之後,明國商人從內地帶來的各項物資,特別是茶、糖和棉布,給漠北諸部熬過了冬天的希望。

那些無法越冬的牲畜現在可以屠宰後分解成肉幹和皮革,出售給明人,從而減輕越冬儲備草料的壓力。而漠北蒙古更可以拿著明人的貨物轉賣給北麵的林中野人和那些俄羅斯人,當一回二道販子。

貿易之路的打開,使得外喀爾喀右翼三部找到了另一條生存之道,這也使得他們同衛拉特部蒙古的戰爭開始緩和了下來。

而對於此時的衛拉特蒙古來說,他們麵臨的困難也不必漠北蒙古好多少。衛拉特以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部為主,另外還有輝特等一些小部族。

衛拉特四部的盟主現在雖然是和碩特部,但準噶爾部卻正在興起。就在崇禎登基的那一年,土爾扈特部族長和鄂爾勒克在準噶爾部的逼迫下,一氣之下率部眾西走,前往了極西麵的大草原,從此和其他三部斷了聯係。

土爾扈特部的牧地正是直接麵對俄羅斯的額爾齊斯河中遊,他們從西伯利亞汗國滅亡後就一直在抗擊俄羅斯人沿額爾齊斯河的入侵。土爾扈特部的離去,為俄羅斯人打開了通往中亞和西域的通道。

準噶爾部的巴圖爾琿台吉,雖然才帶著部族在天山北路興起,想要取代和碩特部成為衛拉特之主。但是準噶爾部現在可沒有這麼多人去填補,土爾扈特部離去後留下的空白。

而在衛拉特蒙古部的西麵,還有一個同樣敵視衛拉特蒙古的哈薩克汗國。哈薩克汗國雖然是術赤係的蘇丹克烈汗與賈尼別克汗所創立,但是黃金家族同衛拉特蒙古之間的仇怨,再加上哈薩克汗國已經改宗為伊斯蘭,這使得雙方之間同樣難以共處下去。

而在衛拉特蒙古部的南麵,葉爾羌汗國在汗阿不都克裏木的率領下,占領了吐魯番、哈密等東部地區,完成了南疆的統一,似乎有重新興起之勢。

如此環顧一看,衛拉特蒙古部不僅四麵皆敵,內部還有準噶爾部和和碩特部之間的競爭,形勢可謂是岌岌可危。

不過就在這個時刻,外喀爾喀右翼三部和左翼綽克圖台吉之間爆發了宗教戰爭,綽克圖台吉雖然毫無爭議的失敗了,但他並沒有接受這個戰敗的結果,反而跑去了漠南把察哈爾人引入到了漠北蒙古諸部之間的紛爭內。

林丹汗雖然麵對後金時處處縛手縛腳,但是在蒙古草原上卻還是受人敬仰的蒙古大汗。外喀爾喀右翼三部雖然兵力並不弱於綽克圖台吉和林丹汗的聯軍,奧現在應當稱之為綽克圖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