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372章 勸和(1 / 2)

一千五百人的兵力,這個數字正好在歸化城各方勢力能夠忍受的範圍之內,也是從崇禎攜帶的這點兵力可以看出,大明皇帝聲稱要來替察哈爾內部做調解並不是一句空話。因為這點兵力雖然能夠保護皇帝出行的安全,卻並不能壓製住歸化城內的察哈爾武力。

是以粆圖台吉才會在第一時間帶著自己的支持者出城拜見皇帝,一方麵是試圖獲得崇禎的支持,另一方麵也有向崇禎炫耀自己的實力之意思。

不過在晚宴上,崇禎並沒有和粆圖台吉、袞楚克台吉等人談及汗位繼承的事情,而是同眾人一起回憶起了林丹汗的生平,談起了林丹汗一直抱有的誌向。

林丹汗存在時雖然有著種種不是,但好歹還是保持了察哈爾部對於漠南、漠北蒙古諸部的宗主之名分,在林丹汗年輕的時候,察哈爾部也還是在草原上風光過一陣的。對比起今日察哈爾部外有強敵來襲,內有權力鬥爭的危難時刻,許多地位較低的蒙古那顏們,顯然更喜歡追思察哈爾部昔日強盛的時刻。

在崇禎的言詞引導下,跟隨粆圖台吉、袞楚克台吉而來的蒙古那顏們,很快就被引發了回憶過去的共情,原本在他們心目中殘酷而性情多變的林丹汗,也突然變成了心有大誌而運氣不佳的悲情英雄了。

於是一場蒙古諸那顏向崇禎要求表明態度的晚宴,最終變成了一場追悼林丹汗的篝火座談會。就連原本興致勃勃而來的粆圖台吉,在離開明軍軍營時也是麵帶悲戚,這些傷悲中的一小部分大約是在懷念林丹汗,但更大的一部分則是在為今日四分五裂的察哈爾部而感懷不已。

在接下來的三日內,崇禎並沒有接受粆圖台吉的邀請,進入歸化城內。他依舊呆在了南門外的大營內,但是歸化城內外諸部的蒙古大小首領,卻開始川流不息的前往南門大營請求著皇帝的接見,一時之間崇禎倒是很自然的成為了歸化城內外諸部首領的最後指望了。

這些來拜見崇禎的蒙古首領,一部分是聽說了頭天晚宴上皇帝的言論,認為隻有皇帝才能阻止察哈爾部在這個時刻發生內鬥,所以才前來拜見皇帝;一部分則是受到了章嘉活佛的影響,認為隻有皇帝才能改變察哈爾部現在的狀況;還有一部分則是在貿易夥伴山西商人的影響下,打算將自己的部族托庇在大明的羽翼之下。

歸化城內外的大小首領不斷的去拜見崇禎,眼看著皇帝對於察哈爾部族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卻又遲遲不肯進城,這讓蘇泰、粆圖台吉都極為不安。

於是在第四日一早,蘇泰攜帶著兒子額哲,同多羅大福晉囊囊、芭德瑪瑙伯奇福晉、烏雲娜福晉一起盛裝前往南門外大營,請求崇禎為察哈爾部的內部紛爭進行調解,並保護額哲的權利。

雖說蘇泰才是額哲的母親,但是這幾位福晉中真正有些見識並能做主的,卻是林丹汗的正室多羅大福晉囊囊。確定了這一點之後,朱由檢便向幾位福晉提出了一個建議道:“以現在察哈爾部內部的混亂狀況,即便是額哲登上了汗位,恐怕也難以讓人心服口服。

蒙古民族和我漢人的習慣不同,想要登上大汗之位,除了正統的名義之外,還要擁有保護部族的力量。額哲現在不過十歲,他現在連自己都保護不了,又談什麼保護察哈爾部的民眾呢?

更何況現在林丹汗在後金軍隊的偷襲下生死不知,額哲和粆圖台吉不思量著怎麼抵擋後金軍隊的進攻和為林丹汗報仇,卻反而為了爭奪大汗之位而爭鬥不休,這又要讓察哈爾部的民眾如何去看待額哲和粆圖台吉?如果失去了民眾的支持,不管是誰坐上大汗的位置,都不會長久的。

所以,朕建議各位福晉不妨先退讓一步,先讓額哲成年再來爭取蒙古大汗之位才是最好的選擇。”

多羅大福晉囊囊若有所思,芭德瑪瑙伯奇福晉、烏雲娜福晉懵懵懂懂,隻是看著囊囊的表態。隻有蘇泰依舊有些不甘心的插話道:“粆圖台吉為人粗魯,一旦讓他登上了汗位,額哲就算成年了,也未必能夠拿回汗位。而且我也不想嫁給丈夫的弟弟,讓額哲在眾人麵前抬不起頭來…”

蘇泰的話語倒是引起了芭德瑪瑙伯奇福晉、烏雲娜福晉的共鳴,雖說蒙古民族因為生活地區的自然條件惡劣,對於女子改嫁之事已經習以為常。但是上層貴族漢化程度較深的家庭,也開始注重起改嫁的對象會不會引起倫理上的問題。

比如兒子繼承父親的妻妾,弟弟繼承兄長的妻妾的婚姻製度,已經在一些漢化較深的部族中被廢棄了。但是對於部族首領來說,這些婚姻並不僅僅是婚姻,還關係到各部政治關係的延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維持著這樣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