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407章 一件案子的審判(1 / 2)

“長公,你這次同那些漕運官吏牽涉過深,你的弟子又卷進了反土地改革一案,哪怕是我也壓不住多久。依我看,倒不如以退為進,這次和我一起告老還鄉,那麼那邊自然會高抬一手,把你從這案子裏放過去,這也是官場舊例麼。”

黃立極一邊吹著手中熱氣騰騰的茶盞,一邊趁著換氣的空隙說道,他斜對麵的張瑞圖一言不發的看著門外地磚上的陽光,過了許久方才呼出了一口長氣,直著脖子說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崔呈秀難不成真的能夠一手遮天了?陛下就真的會縱容此等小人為禍士紳了?”

黃立極輕輕喝了一口滾燙的熱茶,這舒服勁從喉嚨一直暢快到了肚子裏,這才懶洋洋的說道:“陛下都登基五年多了,長公你還不了解他想要的是什麼嗎?

陛下現在念念不忘的其實隻有兩件事,外消蒙古、女真之患,內除底層百姓變亂之憂。其他事情上也就算了,要是在這兩件事上做什麼手腳,就算是宗室藩王都不在陛下眼中,何況是我們這些外臣。

洛陽傳回來的消息,想必你也聽說了。長公真的以為,陛下回京之後事情會發生什麼變化嗎?我看真要逼得陛下親自出手,反而更糟。”

張瑞圖眼睛頓時縮了縮,沉默了許久方才問道:“那麼運河一案如何了結?我那些弟子又如何處置?”

黃立極放下了茶盞說道:“和朝中沒什麼相幹的士紳大戶拋出幾家來,流放海外開拓荒島。讓那些商人準備一筆款子,把那些漕工安撫下去,運河的案子也就這麼結束了,給大家都留些體麵。

至於你那些牽涉進土改案子的弟子,隻要願意認罪拿出土地支持土改,我替你去同崔呈秀去說,罰他們一筆銀子也就算了。隻要今後不再糊塗,也礙不著自己的前程。如果繼續頑抗到底,那就不好說了。”

張瑞圖的眼角跳了跳說道:“拿出土地來也就算了,崔呈秀一錢不出,還想著罰別人銀子,這是不是不講理啊?”

黃立極看了看左右無人,方才壓低了聲音說道:“這倒不是崔呈秀的意思,是陛下的意思。陛下的原話是:如果有人想要讓百姓看不到希望,那麼他就要讓人看不到明天。罰一筆錢,小事耳。真要讓陛下記住了誰誰誰的名字,那才是大事。”

張瑞圖啞口無言,知道這次是非退不可了。當然他心裏也有些清楚,黃立極非要他告老還鄉,也是想為錢謙益鋪平道路。原本他還想要爭一爭,畢竟江南士紳支持他的並不在少數,錢謙益的新東林黨隻受到了一小部分江南士紳官僚的支持。

至於北方大部分士紳所支持的科學進步黨,黨魁徐光啟精力不濟,連吏部尚書都推掉了。黨內雖有李天經、溫體仁、周延儒這些中堅力量,但是李天經資曆太淺,溫體仁雖然已經接任了吏部尚書的位置,卻不願支持周延儒去競爭這個首輔之位。

張瑞圖原本覺得自己還是有希望的,但是誰知道在這個時候,黃立極會借這兩個案子勸退他。張瑞圖左思右想之下,終於還是點頭應允了黃立極,不願讓自己陷入到更麻煩的處境之中去。

皇帝在洛陽城對著攔道宗室的那些話語,不僅僅傳到了黃立極這些內閣執政的耳中,就算是一般的官員百姓,也從那些民間刊印的小報上看到了大部分內容。

在黃立極、張瑞圖這些閣臣的眼中,這些話語無疑代表了皇帝對於當下某些政治事件的表態。但在大多數普通官員和市民百姓眼裏,不過是一些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他們並不會對此深入的思考什麼。

不過對於袁可立這樣的官僚精英來說,皇帝這些話語,無疑是能夠看出很多東西來的。不過就在他在家安靜的思考著,皇帝對宗室說這些話背後的用意是什麼的時候,卻聽到兒子前來通報,刑部尚書惠世揚登門拜訪來了。

袁可立辭去刑部尚書一職後,便將精力放在了律法條文的核定及司法大學的教育上,雖說他已經不再插手刑部實務,但是刑部官員卻不敢不跑來向他請教某些律法條文的解釋。因此他不以為意的吩咐兒子,將惠世揚帶來自己的書房相見。

正如袁可立所預料,惠世揚正是為了一件案子而來,他拜見了袁可立之後,便迫不及待的說道:“袁老尚書安好,下官此次上門可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是向老尚書求援來的。”

看到惠世揚如此急迫的模樣,袁可立也有些詫異了起來,他坐正了身體說道:“惠尚書究竟有什麼事要找老夫商議,不妨直說。”

惠世揚也不可客氣,就這麼直接的說道:“其實就是一件小案子,但現在卻牽涉到了宮內,下官一時把握不住,便來向老尚書討個主意。

保定有個小地主馬家,家中有兩個兒子,長子取妻賈氏,是鄰村一村民之女,花費了嫁妝五十六兩。但是兩人成婚不足三日,長子就暴病而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