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430章 決定(1 / 2)

孫承宗的看法雖然隻及於軍事角度,但是他隱隱透露而沒有直接說出的意思,朱由檢倒也是很快就領悟了。

現階段的軍製改革,拓荒內蒙,改造蒙古諸部的諸多政策,不僅僅是大明的國力在恢複,更重要的是後金的威脅擺在那裏,使得邊軍和蒙古諸部都不得不在外部威脅下接受了這些政策,兩權相衡取其輕罷了。

雖說朱由檢、孫承宗等人都認為,現在的後金已經不如兩三年前的後金這麼令人可畏了,但是其他人可沒有他們手中這麼完整的對後金國力的分析情報,他們對於後金實力的推斷隻能從過往後金戰績上去衡量。

哪怕是後金這兩年對明國進攻不利,但是後金軍隊幾乎沒什麼損失,又輕易的以偏師擊潰了林丹汗的大軍,讓其至今下落不明,可見後金的實力依然不是可以小看的。

正因為擔憂後金的力量,所以漠南蒙古諸部及一些明軍將領才迫不及待的想要提升保護自己的實力,他們才會忍受朝廷的改革政策。

而同樣的,也正是因為有後金的威脅和光複遼東的期待,北方士紳的精英才會容忍朝廷對大明體製進行變革,先保住大明這個國體再說。

朱由檢托著下巴思考了許久,方才對著孫承宗說道:“朕是認同孫先生的看法的,平金複遼的時機還不成熟,以目前的政策繼續實施下去,消滅後金恢複遼東也隻是一個時間問題,倒是不必急於一時。俗語說的好,心急可吃不了熱豆腐。那麼眼下最為關鍵的是,後金攻打朝鮮王國,我們也不能無動於衷,總是要做點什麼,不能讓海外屬國對朝廷失望吧?”

孫承宗雖然來之前已經隱約猜到了皇帝的回答,但是能夠親自聽到這樣的回答,總算是讓他放下了心來。畢竟總參謀部中的年輕參謀們,都是極力支持著打這一場國運之戰,想要一戰定乾坤。如果不能得到皇帝的支持,他還真的難以將這些年輕參謀的主張壓製下去。

孫承宗鬆了口氣,隨即便回道:“陛下說的不錯,朝鮮王國這些年來一直沒有向後金完全屈服,對於我國來說也算是頗有貢獻。若是對其置之不理,恐怕將會令朝鮮君臣轉而投向後金,這對我國長期削弱後金國力的戰略是不利的。

雖說朝鮮和我國的陸上通道已經斷絕,但是現在兩國之間的海道卻是暢通無阻。八、九月份正是海上台風漸漸少去的時間,適宜於大規模艦隊的行動。

所以臣以為,應當派遣一隻部隊前往江華島駐紮。若是後金軍隊入侵朝鮮,我軍則協助朝鮮防禦漢江,消磨掉後金軍隊的銳氣。然後令王化貞、毛文龍從皮島、鐵山郡分兵抄掠後金軍的後路。

若是這一戰略能夠成功,則後金軍隊自然退去;若是後金軍還是突破了漢江防線,那麼我們也有機會將朝鮮君臣撤離漢城,不給後金徹底掌控朝鮮的機會。

此外,我軍也要在義州和金州方向做出進攻的姿態,給黃台吉製造壓力,讓其將出征朝鮮的軍隊調回…”

孫承宗將自己的設想合盤托出時,朱由檢卻沒有立即點頭讚成,而是說道:“朕記得當年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朝鮮王被打的快要逃入我國時,也是對我國極為恭敬的。

隻不過這種恭敬並不出於真心,否則也不會有我大明軍隊幫助朝鮮抵抗日軍,朝鮮王國的小朝廷反而坐山觀虎鬥,連後勤都要我國從國內調撥了。反倒是那些普通的朝鮮百姓,在日軍撤退之後,反而還記得我大明的好處。

今日之情形,和日軍入侵朝鮮的局勢也沒什麼區別。這朝鮮是要救的,但是也不能讓大明百姓流血又流淚。朝鮮畢竟是屬國,不是我大明之領土,我軍沒必要去擔負什麼守土之責,我們隻是需要一個不能被後金利用的朝鮮而已。

我們隻需要朝鮮君臣不落入後金之手,這一點便足夠了。調派大軍過去設立漢江防線沒什麼必要,反而會令朝鮮君臣生疑,以為我國要借機控製朝鮮。這些蠢貨搞不好會向後金出賣我們,期待我軍和後金軍隊兩敗俱傷,一起從朝鮮退出。

所以我們隻要派出一支小部隊前往江華島,並帶上一些火炮用於防備。另外讓朝鮮大使沈器遠帶一支部隊回漢城報警,局勢不妙時令他護送朝鮮王前往江華島就是了。再令林慶業率朝鮮水師將朝鮮南部的存糧和庫藏運往濟州島,那麼後金就算是打下了整個朝鮮,也不會有多少收獲了…”

孫承宗聽了頓時心中一緊,他沒想到皇帝竟然是打著這樣的主意,在後金入侵之前,先劫掠了朝鮮庫藏。可是這樣一來,後金軍隊便會將目標轉向朝鮮的民眾,到時不要說普通平民,就是那些兩班貴族也一樣逃脫不了後金軍隊的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