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438章 和女真騎兵的偶遇(1 / 2)

這個時代,除了遊牧民族和漁民之外,大多數人多多少少都會帶有一些夜盲症的症狀,定居下來的女真人,也一樣如此。

因為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大多數人還是把動物的內髒視為不潔之物,是疾病的來源。因此除非在食物極端匱乏的狀況下,沒有什麼人會去吃這些內髒。

而除了乳類、魚類、胡蘿卜、菠菜之外,動物的肝髒是提供維生素A最多的一類食物。女真人顯然並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父祖輩在夜晚視線頗佳,還能進行夜戰。但是到了自己這一輩,晚上卻大多看不清道路,隻有那些被吸收進八旗的生女真人不會患上夜盲症。

即便是黃台吉這類女真一族中傑出的人物,也隻是將這種現象看做女真人平日裏太過接受漢人的生活習慣,導致傳染了漢人的毛病。因此一直要求八旗保持女真人自己的生活習慣,不要被漢人習俗同化了。

不過這種政治上的口號是無法解決生理上的疾病的,比如英俄爾岱率領的五六百人裏,就有近一小半患有不同程度的夜盲症,雖然他們的症狀還不至於影響到夜晚行軍,但是當開始同吳三桂的一營騎兵開始對戰時,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反觀吳三桂這邊的一營明軍騎兵,則完全沒有任何夜盲症的問題,因此在對抗女真騎兵時,還能保持著自己的隊形,這倒是和一倍於己的女真人打了個不分上下。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自然是在崇禎的主張下,向軍隊大量提供菠菜、胡蘿卜等蔬菜,有條件的地方還要提供雞蛋、動物肝髒和魚類。

遼西、河北、山東地區,是受益於蓬勃發展的遠洋捕撈業最大的地區。廉價的海魚比肉類可便宜的多,使得這一地區普通百姓的身體素質也在不斷提升,更不必說向軍隊供應的大量魚肉了。

而另一方麵,隨著田文明對蝗蟲生活習性的研究,北方的雞鴨養殖業開始興起。起初這種養殖隻是為了消除野外蝗蟲的種群數量,避免爆發蝗災。

但是隨著雞鴨養殖數目的擴大,不少農戶很快就發現這是一個極為賺錢的生意。大量喂食蝗蟲的雞鴨不僅產蛋率高,且不易得瘟病。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北方棉紡織業和其他工業的興起,城市居民的收入開始上升,雞、鴨蛋的消費成為了日常消費。經濟上的利益驅使著更多農戶開始投入到成本低廉的家禽養殖業中,這同樣為軍隊提供了大量肉食和蛋類的來源。

因此,這一地區的新軍是最先消滅夜盲症的單位。而大量肉食的供應,也使得吳三桂這一營騎兵的身體素質完全比得上他家從前的家丁了。

在這隻更為提倡團隊精神和團隊作戰的明軍騎兵麵前,本身處於夜盲症困擾,且紀律性遠不及明軍騎兵的女真騎兵,初一交戰就吃了不少虧。

久經戰陣的英俄爾岱很快就發現了自己這方落於下風的原因,他立刻吹響號角重新集結部隊,將患有夜盲症症狀的部下挑了出來,然後將那些視力正常的士兵分做兩隊,一隊牽製麵前的明軍騎兵,另一隊則去奪取浮橋。

英俄爾岱很快就看到,明軍也分出一隻部隊去保護浮橋。在接下來的戰鬥裏,他很快憑借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判斷出,這隻明軍騎兵應當是明軍中的精銳,差不多可以算是明軍將領身邊的家丁級別了。

之所以剛剛能夠讓自己這方吃了一個小虧,主要還在於這隻明軍騎兵比他見過的家丁更守紀律,沒有一人自持武勇脫離團隊追殺自己這邊逃亡的騎兵,所以他們總是能夠在局部戰場上形成人數上的優勢,依次擊潰了自己這邊的部隊。

當然這隻騎兵也不是沒有缺點的,隨著明軍的分兵,對方的團隊作戰能力明顯就開始下降了。他們不能再輕易的形成局部兵力上的優勢,且這隻部隊的戰術也過於呆板,來來去去似乎隻有一二個套路。

英俄爾岱於是再次下令分兵,把隊伍分成2、30人一隊,6隊人馬將雙方交戰的戰場擴大了一倍,引誘明軍騎兵更為分散隊形。

當女真人從正麵大隊人馬進攻,變成遊騎騷擾之後,吳三桂就立刻決定撤退了。在這樣的夜色裏,雙方的弓箭都沒什麼準頭,隻能依賴於肉搏交戰。

憑借著日常訓練的團體作戰技藝,吳三桂倒是沒什麼擔心的。憑借著這一營騎兵,他有足夠的把握抵擋住對麵沒什麼紀律的女真騎兵。

但是一旦對方玩起騷擾遊擊的戰術,人手不足的吳三桂就有些吃不住了。和女真、蒙古人追求的全能型士兵不同,明軍的軍隊已經開始對士兵作戰能力進行更為專業化的劃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