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452章 東北局勢的分析(1 / 2)

在武英殿陸軍總參謀部的地圖室內,孫承宗、朱由檢正聽著一位年輕的參謀在地圖上講解著,義州之戰後對於遼東的後金、蒙古、大明三方勢力的影響是什麼。

“…綜上所述,這一戰之後蒙古諸部將會更為傾向於中立的立場,以期待我們和後金決出一個勝負來。依照草原上的生存原則,他們隻會也隻能站在勝利者的一邊,以保證自己的部族能夠延續下去。

至於後金方麵,義州的失敗不僅撕破了女真八旗野戰無敵的神話,更是讓八旗之一的正藍旗近乎全軍覆沒,這種失敗對於後金上下在精神上的打擊,要遠過於後金在實力上的損失。再加上莽古爾泰、阿敏在沈陽掀起的兵變,後金內部此刻定然是暗潮湧動,我們判斷後金在未來數年內,再也難以組織起如繞道承德進攻薊州、出兵遠征漠北、河套、遠征朝鮮這樣的大型戰略了。

而對於我國來說,這一仗勝利帶來的最大影響,還是鼓舞了我軍的士氣,教育了我國的將士,證明了後金軍在野外並非不可擊敗。此外便是證明了新軍的訓練方式及火器化軍隊是可行的。最後便是,這一仗改變了後金和我國之間的戰略態勢。

從某種狀況來說,我國和後金之間差不多已經恢複到了,薩爾滸之戰後,廣寧之戰前的態勢。接下來,誰能贏得下一場戰爭,誰就能夠獲得更大的主動權…”

聽到這裏,朱由檢不由打斷了這位參謀,饒有趣味的問道:“總參謀部難道已經判定,後金會忍下義州失敗和正藍旗投降我國的怨恨,就此結束這場戰爭嗎?”

“是的陛下,按照我們的判斷,繼續將這場戰爭延續下去,最有利的反而是我國。後金軍隊士氣低落,又失去了形勝之地,黃台吉即便征發傾國之兵來增援北鎮,這場戰爭也隻會變成消耗雙方兵力和物資的爛仗。就目前來看,依托鐵路支持後勤的我國,在這場戰爭中更具有優勢…”

朱由檢伸手打斷了這名參謀說道:“好吧,那我們等著看看就好了,後金會作出什麼樣的選擇。現在你再說說,接下來我們應當如何鞏固義州地區吧。”

“根據總參謀部的研究,我們認為,從錦州、義州一直向北,即大淩河下遊、醫巫閭山一線為第一道防線,錦州-龍城-淩源-察漢浩特為第二道防線,將這些地區或是用鐵路或是用道路溝通,那麼承德、張家口外、豐鎮、河套之地也就從前線變成了腹地,這對於我國消化和開發這一大片地區是極有好處的…”

聽完了報告之後,朱由檢令參謀們退下,對著一邊的孫承宗說道:“孫先生,你對這些投降的正藍旗人馬怎麼看?”

孫承宗微微猶豫了下才回道:“如果陛下是指如何處置他們的話,臣以為不如將他們分散到各處恩養起來為好。如果再吸收到忠義八旗之中的話,臣恐怕今後這支力量難免不會尾大不掉。五千餘女真人馬,這股力量不管放在何處,都是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了。”

朱由檢沉默了許久才說道:“古人雲:千金買馬骨。朕建立忠義八旗的目的,何嚐不是如此。如今總算有千裏馬投奔我大明而來,我們卻不能展現出優待的態度,今後還有千裏馬來投奔我大明嗎?”

孫承宗看著皇帝詢問道:“那麼依照陛下的意思,又應該如何處置這些人馬?”

崇禎想了想說道:“這些天朕也想了很久,朕以為這些正藍旗人馬投降於我,並非出自真心,而是迫於形勢罷了。若是有朝一日戰場形勢有所反覆,這些正藍旗也許又會變成我們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朕覺得,與其要五千多三心二意的降人,倒不如隻收留那些自願同後金決裂的正藍旗將士。

再說了,此次投降我國的正藍旗人馬,他們的親族都還留在沈陽城內,雖然迫於形勢投降我軍,以保全性命。但日後必然有人想要尋找機會,逃回後金同親族團聚,這也是人之常情。

朕相信,黃台吉也不會不認識到這一點,因此一定會善待那些正藍旗的親眷,以圖將來策反這些正藍旗人馬。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順勢而為,命人去詢問這些正藍旗投降人員中有多少人願意歸國的,將那些不可靠的正藍旗降人挑選出來。然後讓後金拿我軍的被俘人員及財物來交換就是了。

既然有人回去了,那些不肯返回的人,自然會成為後金上下的眼中釘。朕相信,就算是黃台吉也找不到借口優待這些叛徒的家眷了。如此一來,這些留下的人員,自然就會成為我大明的忠誠之士,而先生也不必擔憂忠義八旗的力量擴張的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