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476章 越南戰爭的尾聲一(1 / 2)

呂琦先是向崇禎講述了春風樓的事,對於這些商會代表的聚會,朱由檢隻是微微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已經了解了,但並沒有發出什麼指示。

呂琦於是便提到了第二個消息,關於出訪俄羅斯的商隊帶回來的消息,及錦衣衛派出人員的不幸身亡。

朱由檢這才有些動容的說道:“令錦衣衛好好安頓他的後事,你以朕的名義去探望探望他的家屬,有什麼要求,能照顧的就照顧了吧。”

“是,陛下。臣會向錦衣衛好好交代的。”呂琦低頭應和道。

朱由檢點了點頭又說道:“沙皇的禮物和國書讓人穩妥的送入京城來,至於哈薩克人襲擊了我國商隊的事,令大明時報的記者去采訪商隊的幸存者,把事情的經過詳細的報道出來,並加以譴責。”

呂琦雖然心中有些納悶,大明時報上的譴責對於萬裏之外的哈薩克人究竟能起什麼作用,但口中還是一一答應了下來。

不過對於朱由檢來說,報道哈薩克人的襲擊事件和加以譴責,本身就不是給外國人看,而是給本國民眾看的。隨著每年平均氣溫的不斷降低,甘肅的自然環境也在不斷惡化。特別是河西走廊這一塊區域,當地綠洲的水源都是來自於祁連山的積雪融化,氣溫越低,當地便越是幹燥缺水。

而河西走廊的農業不斷欠收,當地的民眾就越是依賴於商道的維持,但是整個西域地區現在戰火不斷,也就導致了通往西域的商路風險極高,使得大多數商隊現在還是選擇了繞道漠北蒙古的遠路。

在這樣的狀況下,擺在朝廷麵前的其實隻有兩條路,一是源源不斷的從內地輸送糧食進入甘肅,以賑濟當地的民眾;二則是發動一場征服西域的戰爭,打通前往中亞地區的商路,哪怕隻是取得了天山南麵的地區,也是能夠解決甘肅的民生問題的。

比這時代的人更明白什麼叫小冰河期的朱由檢,自然知道按照前一種方式去做,估計小冰河期還沒結束,大明就要被拖垮了。奪取西域,打通前往中亞的商路,才是解決西北問題最好的辦法。

隻不過,大明百姓最不喜歡的就是戰爭,哪怕是建州女真崛起吞並了整個遼東,大明百姓也很少有人支持收複遼東的戰爭的。隻要女真人不要打進關內,大家就可以相安無事的生活下去了。

當然,造成大明百姓如此厭惡戰爭的緣由,便是每一次大明發動的對外戰爭,百姓不僅要付出額外的稅收和勞役,還要把家中的男丁送去作戰。但是戰爭勝利後,那些好處卻又被朝廷官員和豪門望族們一一分享,百姓卻一無所獲。對於這樣的戰爭,人民自然是厭惡的。

因此,想要發起針對西域的戰爭,朱由檢就必須先發起一場輿論戰,先扭轉大明百姓對於對外戰爭的厭惡感,然後在戰後釋放戰爭紅利給普通百姓,才能扭轉大明百姓對待戰爭的觀念。哈薩克人襲擊大明商隊的事由,無疑成了凝聚人心最好的引子。

隨著王承恩走進房間,向崇禎報告晚膳已經準備好,朱由檢終於停下了和呂琦的談話,起身走去餐廳了。在前往餐廳的路上,朱由檢依然還在思索著,和越南的戰爭究竟已經打到什麼程度了。

被崇禎記掛的越南戰爭,其實也已經接近尾聲了。在大明的策動之下,加上鄭氏入侵廣西之軍的潰敗。原本在福安半隱居養病的阮福源終於忍耐不住了,他認為這是廣南國趁勢統一越南的最好機會,於是親自跑到了前線,指揮廣南軍隊向北推進。

於四月末,廣南軍攻下了升龍府西南方的清河、府裏一帶,距離升龍府隻剩下了百裏不到的路程。而盧象升率領的八千陸軍軍、六千海軍也占據了紅河下遊的奉化、鴻基、海陽等地。

至於劉興祚所率領的2萬餘明軍、土司兵及高平莫氏兵,從北麵的老街及東麵的高平分別出擊,將升龍府北麵的宣光鎮給包圍了起來。宣光鎮保主武氏,和廣南阮氏一樣,都是越南國內的割據勢力,隻不過武氏的實力弱小,因此選擇向鄭氏臣服而已。

武氏人馬不過八千,麵對明軍的強大壓力,隻能一邊依靠地形堅守,一邊向升龍府求援。但是鄭梉此時自顧不暇,隻是派了3千雜兵象征性的救援了下宣光鎮,這三千雜兵很快就被明軍的外圍部隊所擊破。

於是在堅守了三個多月之後,武氏終於向劉興祚投降,並將世子武公悳送到明軍為質。奪取了宣光鎮之後,劉興祚便以宣光鎮為基地,率一萬五千人馬沿著紅河南下,進入了平坦的紅河平原,停留在了升龍府東北方約百裏外的豐州一帶。

於是到了五月中旬,鄭氏所盤踞的升龍府已經被明軍、莫氏、阮氏聯軍三麵合圍。如果不是正好遇到連綿的雨水,阻礙了聯軍的前進,聯軍大約此時已經抵達升龍府城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