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592章 新舊軍隊的碰撞(1 / 2)

裏維拉.安東尼奧上尉雖然是第一次指揮這麼大規模的軍隊會戰,但是在軍中長久服役獲得經驗,還是讓他擺出了三個品字形的西班牙方陣。

雖說因為軍官數量不足,畢竟西班牙人並沒有想過培養出一隻土人部隊進行大規模的戰爭。他們需要的隻是一群能夠打治安戰的警察部隊而已。

但是因為有一群服從度較高的日僑作為前排戰士,因此這三個西班牙方陣在戰場上出現時還是有模有樣,頗能唬住剛剛參軍的日軍新兵的。

和李晨芳把主力集中於右翼不同,裏維拉.安東尼奧上尉的戰術更為死板一些,他把兵力平均分配在了三個西班牙方陣上,3門3磅炮和3門6磅炮則分散在了三個方陣之間的前排。

剩下的227名騎兵則留在自己身邊,準備在戰局陷入僵持階段時,用作突破日軍防線的預備隊。

而在日軍這邊,除了將主力集中於右翼之外,日軍正麵的陣型卻是采取了細長的三行橫隊,這樣使得日軍正麵兵力雖然較對麵為少,可是展開的隊形卻比敵軍要寬廣的多。

裏維拉.安東尼奧上尉顯然不是一個愛好軍事技術革新的殖民地軍官,因此對於日軍采用的橫隊戰術一開始並沒有放在心上。在他看來,日軍單薄的橫隊陣型缺乏縱深,隻要讓自己的方陣突破了一處,這隻日軍很快就會潰散了。

但是,裏維拉.安東尼奧上尉對於戰爭的認知不僅已經落後於對麵的明軍和日軍軍官,甚至也落後於國內的西班牙軍官了。

近20年的歐洲戰爭,已經讓歐洲各國軍隊將冷熱兵器混雜的作戰方式,推進到了以圍繞熱兵器為核心的戰鬥方式了。

以冷兵器為主的作戰模式,自然是要強調戰場上的縱深,畢竟除了弓箭之外,其他士兵很難從後方發起進攻。一旦雙方軍隊開始進入肉搏戰,軍隊的縱深越是深厚,敵軍就越難以穿透,自己這方也就越難以被擊潰。

但是到了熱兵器為核心的時代,火力輸出就成為了軍隊最為強調的內容。李晨芳等明軍軍官們,在參與了海外的曆次戰鬥後發現,一次全員火力的輸出給敵軍造成的打擊,遠遠超過10次零星射擊,哪怕兩者造成的傷亡數目相差並不多。

對於上了戰場的士兵來說,身邊一兩個同伴的倒下,也許更容易激發其搏命的心態。對於某些勇敢的士兵來說,也許會抱有衝入敵軍的陣列中也許就不用被對方射擊了的想法。

但是當身邊的同伴們成片倒下時,哪怕平日裏再勇敢的士兵也會毫不猶豫的掉頭逃亡,這是出於人類的天性所致。

就像聯省共和國的莫裏斯親王在發現了火繩槍的威力趨向於穩定之後,便改進了西班牙方陣。他把滑膛槍手編成了六排,通過不斷的訓練士兵整隊、重新整隊、出操和檢閱,從而形成了往複循環的排槍戰術。

這種減少了長矛手,增加了滑膛槍手的新方陣,也就被稱之為莫裏斯方陣,長矛手和火槍手的比例接近1:1。

而采用了燧發火槍和野戰火炮變革的明軍,則又比歐洲同行們更前進了一步。在拱衛京城的近衛軍和新式陸軍第一、第二軍中,明軍已經剔除了冷兵器單位,改用裝備了刺刀的火槍手來代替長矛手。

而京城之外的新式陸軍,因為經費的關係還未能完全裝備刺刀,但是軍中的冷熱兵器之比,也達到了1:2-1:3之間。日軍師從明軍,又是明軍用來試驗新式戰術的軍事部隊,因此各聯隊的火槍手比例,大多在70-80%之間。

這也是日軍會采用三排橫隊戰術的原因,不過采用這樣的戰術雖然加強了火力輸出,但是也提高了對於士兵和中下級軍官的素質要求。

在以往的戰爭中,麵對麵廝殺的肉搏戰其實隻有雙方前幾排的士兵在戰鬥,後方部隊大多是打醬油了,當己方部隊突破了對方的防線時,後幾排士兵才會追著對方的潰兵擴大勝勢。若是自己這方被突破了,後方部隊也就順勢逃亡了。

因此在冷兵器作戰中,軍隊統帥常常將老兵和精銳放置在前,就是打著一鼓作氣突破敵軍防線,從而讓敵軍後方的士兵逃亡,從而動搖全軍的心思。在這種作戰思維的指導下,明軍的家丁製度才會如此盛行。

而使用熱兵器的軍隊,幾乎每一位士兵都要麵對敵軍肉搏戰廝殺的恐懼,此時的家丁製度也就難以為繼了。對於使用熱兵器作戰的軍隊來說,一個戰術單位的協作作戰能力要比某個勇冠三軍的武夫重要的多。

當一個戰術單位內的所有士兵都具有了傑出的勇氣、技巧和紀律,他們在裝填彈藥和完成排槍射擊時的動作,才會迅速快捷而又整齊劃一。在這樣的戰術單位麵前,所謂的勇士和猛將都隻是一個靶子而已。

而想要訓練出這樣的軍隊,就需要長時間的把士兵集結起來,訓練他們開火、反向行進、裝彈和統一行動,讓他們服從於嚴格的紀律生活。這種職業化的軍隊,不是遊牧民族能夠供養的起的,而它的戰鬥力也不是半職業化的軍隊能夠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