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明的情報單位來說,現在搜集清國的情報已經不再試圖從滿洲貴族身上著手,打聽什麼絕密的軍情了。搜集清國市場上的各種物資價格的波動數據,然後進行全麵的分析,以此來判斷清國是否有發動戰爭的力量和發動戰爭的規模大小,才是情報單位的工作重心。
和過去重點關注邊疆部族首領的政治傾向相比,現在大明更為關注邊疆部族究竟有沒有反抗大明的力量。在崇禎的直接幹預下,大明的三大情報單位:社會調查局、錦衣衛、軍事情報科,已經越來越傾向於唯物主義,相信物質基礎的改變才是一切事物變化的根源。
比如現在社會調查局交到皇帝麵前的報告,上麵並沒有過多的滿清內部對於發動對外戰爭的看法,隻是著重描述了糧食、鋼鐵、硝石、硫磺幾種戰略物資的近期價格變化,便已經能夠確定,滿清正在著手準備著一場戰爭。
雖然尚未確定滿清的戰爭對象和發動戰爭的準確時間,但是滿清已經擁有了發動一次不小於崇禎二年規模戰爭的物資儲備,卻已經是板上釘釘了的事。
看完了報告的崇禎也是歎了口氣,建州女真的叛亂建國確實是一個奇跡,但是這一奇跡並不是建立在建州女真對於遼東經濟發展的貢獻上,而是建立在明軍的衰落和女真人的軍事冒險上的。
憑借著大明扶持才建立起來的建州女真武裝,在統一了女真諸部之後就發起了叛明之戰。這場戰爭目的與其說是為了建州女真的獨立,倒不如說是統一了女真諸部的努爾哈赤發覺自己根本養不活這麼多女真人,隻能通過發動戰爭來損耗一些部眾罷了。
但是誰能夠想到,看似強大的遼東明軍居然如此不堪一擊,建州女真從遼東明軍手中奪取的物資已經足夠養活整個女真部族了。明軍的虛弱自然激發了建州女真親貴的野心,而從遼東明人手中掠奪物資,可比女真人自己去種田生產要容易的多。
驅動一切落後民族向先進民族發動戰爭的緣由,即便就在於落後民族低下的生產力不足以養活全族,而先進民族的武力不足以威懾落後民族。而驅使先進民族向落後民族發動戰爭的根源,則在於其對於土地和資源的渴求。
女真人有搶掠大明的需求,而大明卻缺乏保衛自己的武力,這才使得建州女真建國之後頻頻發動伐明戰爭。為了適應戰爭的需求,建州女真人即便是占據了大半個遼東,也還是采取了集中於城市居住的模式。
這種模式雖然不利於生產,但是有利於女真八旗的武裝操練和武力集結。如果不是天啟末年黃台吉攻打寧錦防線不遂,崇禎二年黃台吉繞道入關的行動又受挫,使得後金無法再武裝劫掠大明以供養自己,後金對於大明的軍事行動將會變得更為頻繁。
正因為這兩次入侵行動的失敗,使得後金不得不把精力放在了國內的生產經營上。憑借著遼東剩下的漢人和從朝鮮劫掠來的人口,加上和大明的商業往來,後金方才真正形成了一個國家而不再是一個軍事強盜集團。
如果領導後金的不是黃台吉,而是稍稍平庸一些的君主,那麼也許明清之間的和平能夠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日。但黃台吉可不是一個肯安於現狀的人,從他將建州女真改為滿洲,把後金改為大清就能看的出,他可不是一個小富即安的君主。
也許他會和大明暫時妥協,但這種妥協隻是為了養精蓄銳,以等待一個更適合的時機向大明發難而已。而崇禎之所以要同滿清妥協,並不是他有能力消滅滿清而不去做,實在是現在的大明做不到啊。
當崇禎在登基之初製定下北守南攻的戰略時,就已經注定了大明不會將主要的力氣放在消滅滿清的軍事行動上。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光是維持邊軍的改造、新式陸軍的整編、南北水利設施的修建、北方災民的賑濟、蒙古諸部的拉攏,每年就需要花費一個天文數字了。
在這樣的局麵下,再花費一筆巨額軍費去攻打滿清,即便是打下了遼東也還需要繼續往裏填補巨額的重建經費,並不能獲得什麼收益。但是使用相同的經費用於南方海洋上的拓殖行動,每投入一元錢都能得到十倍以上的回報。
這些從海外輸入的利益和物資正穩定著大明的經濟政局,在這樣的狀況下,就算是崇禎自己也難以改變這一戰略,畢竟這一戰略已經關係到了大多數人的切身利益。就好像他登基初年眾多朝臣反對收縮寧錦防線一樣,現在也不會有什麼人支持收縮大明在海外的力量用於遼東。
雖然崇禎不能改變目前大明的戰略方向,但是並不代表他無法對北麵的防禦作出一些調整。他思索許久之後便對著呂琦吩咐道:“將這份報告轉交給總參謀部,讓他們製定一份北方戰爭爆發的預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