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76章 營口四(1 / 2)

營口守備德山在北門城樓上看到圖魯什這麼快帶著隊伍趕過來時,也是嚇了一跳。畢竟他知道梅勒章京洪尼喀這些天身子不太爽利,連日常和營口往來的公務都是讓身邊的筆帖式代辦的。

因此他原本以為,在自己故意拖延了報訊時間之後,營中乏人主持,又得不到城內準確的消息,一定會遲遲難以出兵的。

他可沒想到,洪尼喀雖然平時看起來老而昏聵,但是一收到警訊就作出了最正確的反應。

當然他不清楚的是,這種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將領,即便才能平庸,但是能夠曆經百戰而活下來,必然也是有著某一方麵的長處的。而洪尼喀的長處就在於守規矩,隻要是天命汗和各旗主貝勒共同製定的行軍和宿營規矩,他是從來也不會違背的。

所以即便是因為身體不適而無法正常視事,但是一聽到戰爭的警報,他還是迅速的按照正常步驟集結軍馬出兵了,甚至還不忘派出圖魯什進城來聯絡守備德山搜集明軍的情報。

但是正因為圖魯什的來的太快,使得明軍雖然接手了營口北麵的城牆,卻並沒有建立起一個有效的防禦體係。畢竟李岩也無法完全信任城內的滿人,還必須抽調一部分人馬監視自己的身後,以防止自己被前後夾擊。

不過即便是在這麼危急的狀況下,李岩也還是鎮定自若的同德山交談著,向他詢問著城內的一些狀況。李岩的鎮定終於讓德山安靜了下來,也讓他無暇再去思考其他事情。

而隨著圖魯什的猶豫,也令李岩有時間將身後的隊伍收攏回來,從而加強了對於三座城門的防禦。

和明軍的登陸效率相比,清軍的集結速度顯然有些緩慢了。當然這也是因為清軍需要從武器庫內取出鎧甲穿戴的原因,圖魯什之所以不敢立刻進攻,也是因為他的部下未曾披甲,因此不願意去衝擊有可能陷阱的城頭。

在這個時代,鎧甲遠比武器重要的多。畢竟一個穿著重甲的戰士可抵的上四、五個不著甲的士兵。所以不管是滿清還是大明,私藏鎧甲超過五副就是重罪,但是刀具和弓箭的管理就沒有這麼嚴格了。

就算是在軍營之中,鎧甲和火藥都是被另外收藏起來的,隻有臨戰時才會下發。洪尼喀是個守規矩的人,這條規矩他也是執行的很好,因此警報發來之後,他才命人打開了武器庫,把鎧甲、火藥發放了下去。

清軍平日裏雖然有著五日一操,但是清軍的操練還是較重視弓箭射擊和個人的搏鬥技藝,對於士兵的服從性和組織性並不太重視。

因此雖然清軍就在家門口作戰,但是因為事發突然,發放鎧甲、火藥的隊伍就顯得毫無秩序,硬生生的拖了2個多小時,洪尼喀才帶著隊伍出了營門。

從軍營到營口北門,走路大約為30-40分鍾,也就2公裏左右的路程。不過當洪尼喀帶著清軍大隊人馬趕到營口北門時,已經差不多是下午3點以後了。

此時營口碼頭上的明軍已經完成了三個批次的人員登陸,正準備進行第四批次的人員登錄。按照明軍的編製,也就說有一個團的明軍已經進入到了營口城內,其中抵達李岩手下的人馬已經是一營又一連,約1200人左右。

而城外的清軍這邊,除去今日未在營中的200左右將士,也足有1300人。洪尼喀抵達了營口北門,發覺圖魯什居然什麼都沒做,隻是等待自己到來,頓時讓他憤怒了起來。

不管圖魯什說的多動聽,他都不相信明軍能夠這麼快控製住全城。而城內究竟還有沒有人在抵抗,圖魯什發動一次進攻不就什麼都弄清楚了麼。

圖魯什一個坐失良機的罪名,在他看來是沒跑了。如果不是他現在身體不適不能親自衝城,洪尼喀都打算在陣前斬將來威懾手下這群驕兵悍將了。

雖然這兩年洪尼喀一副準備在營中養老的模樣,對於營中大小事務都頗為放任,但是並不代表他會容忍這些將士在戰場上出現紕漏。

洪尼喀心裏倒是有一個樸素的認知,即遼東的滿人比蒙古人和漢人都少,但是滿人能夠迫使蒙古人、漢人屈服,讓他們替滿人打仗生產,靠的就是滿人的武力。

平日裏這些將士在外麵欺壓下蒙古人和漢人,洪尼喀並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如果滿人連上戰場都要開始偷奸耍滑,那可就真的該治一治了。

洪尼喀震怒的抽了圖魯什一鞭子,打斷了他為自己的分辨,然後對著這名親信怒斥道:“你說的什麼鬼話,你不帶著人去衝一衝,怎麼知道明軍已經控製了整座城市。

我讓你帶著人先出發,難道是叫你在這裏看戲的嗎?現在馬上帶著你的部下給我衝上去,若是讓大汗知道你坐視明軍占據營口而無所動作,你以為大汗會饒了你…”

雖然洪尼喀這一鞭子並沒有直接打在圖魯什的臉上,但是他的臉頰還是被鞭梢刮到了一部分,這令他感到臉上火辣辣的疼。不過圖魯什並不敢有所抱怨,而是大聲的回道:“是,大人。下官這就親自帶人去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