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初夏是悲催的,寅時左右就被人從被窩裏挖了出來,可憐見的孩子被一大群女人圍著塗塗抹抹。花初夏不明白,不就是在臉上畫個妝再做個發型麼?用得著這麼早嗎?不過這話花初夏可不敢說出來,這些女人會把她活吞了的。而且花初夏也許漂漂亮亮的嫁給追命——唔,想到這件事情,花初夏除了內心的羞澀之外還有那麼幾分不真實感——就這麼把自己給嫁了?不知道父親和哥哥們知道了是什麼反應……花初夏想到這裏就有些傷感了,但是還沒等這傷感醞釀個一會兒,太監這種職業特有的尖利的嗓子就在諸葛神侯府響起來了:“聖旨到~~”
要是趙佶這家夥也是個腦抽的,非得說自己是皇帝,一定要第一個給花初夏送一份大禮。所以完全沒有管合不合適,趕在太陽剛剛冒頭的時候讓太監先帶去了一份熱騰騰的聖旨。具體的就不說的,大意就是花初夏這個孩子好啊,朕很喜歡啊,幹脆就當朕的義妹好啦,這個出嫁就整成公主的規格吧。還好朕考慮周全啊,嫁妝還缺什麼的朕就補上啦,畢竟是【妹妹】了嘛——好啦大家也別感動啦,收拾收拾到時候朕還要來吃喜酒的BALABALABALA……
可憐花初夏一邊內心的小人咬牙切齒,麵上還要做出一副【哎呀官家、啊不,是皇帝哥哥我真是好感動】的模樣領旨謝恩。
事實上不僅僅是花初夏對這道【及時】的聖旨很不滿,得知這一消息的追命也很不滿。想他今天就可以抱得美人歸了,本來心情是很好的,偏偏你要多事(在追命眼中趙佶就是個添亂的家夥),雖然不會按照正規皇室的公主出嫁駙馬爺的種種坑爹的行為,但是有些過程卻是必須的,這多加的程序不就是又延長自己娶的時間了嗎?所以趙佶這行為在兩新人眼裏就一個【裝B招人恨】的行為。
內心不滿,但是該有的程序卻是不可少的。所以追命隻得憋屈的穿著著便服,佩戴好玉帶,騎馬到和寧門。在那裏早就有趙佶安排的宮人等候。追命利索的換上喜服,然後騎上馬頭上綁了個大大的紅色花結的高頭大馬一路到東華門,用大雁、幣帛等作為聘禮(大雁,古人認為是忠貞之鳥。後來金元之際著名詩人元好問的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說的就是大雁),然後馬不停蹄地往諸葛神侯府趕去。
早在追命往和寧門的時候,花初夏已經被打扮好了——絞了麵(注①)後,塗抹了薄薄的一層胭脂,描眉塗唇,還讓已經嫁人的女師伯梳了頭,這才戴上九翬四鳳冠,換上了之前花初夏辛苦了大半年才繡好的繡長尾山雞、淺紅色袖子的嫁衣。按理說這個嫁衣的圖案就有點兒問題,因為這個圖案是公主級別才能夠穿的——想起自己剛開始做嫁衣的時候趙佶有事沒事的晃悠還特熱情的提供了好幾種花樣子,花初夏有一種瞬間悟了並且想去SHI的衝動。之後由代嬸端來一碗湯圓,說是湯圓,其實總共才兩個,花初夏懵懵懂懂的吃了,雖然並沒有飽的感覺,卻並不好意思再要。她卻不知道這湯圓是表示以後夫妻生活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
在巳時的時候追命帶著娶親的隊伍來到了諸葛神侯府。按照傳統的娶親的一係列的過場走完了,終於到了追命和其他人最為期待的環節——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