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蕭娘娘(1 / 2)

烽火台上眾大臣聽說是台下那金甲小將軍正是羅將軍的兒子,都在一個勁稱讚虎父無犬子,以後大唐勢必又多了一位猛將。

羅峰縱馬前去,他身後,正是左路大軍年輕一批得力的幹將,薛仁貴站中間,李闖、秦懷玉站他左邊,趙子駿和才披上盔甲的杜荷則站在右邊,都在繃緊著神經,高聲說道:“老羅!千萬不要給我們左路大軍丟臉啊!”

聽了這話,羅峰更加緊張起來。直到看見右路大軍中跑出來那個黑臉的漢子。羅峰立刻駐馬,他二人對峙不過數尺之遙。但是羅峰卻恭敬的叫了一聲:“程爺爺!”他卻已經跳下馬來,八尺長的銀搶握在手上,亮堂堂的,煞是猙獰,就像一條隨時可以破冰而出的白龍。

“原來是羅峰小子。你娘呢?她允你到軍營來舞刀弄槍?”陳咬金騎在馬上,俯下頭看著這個十多歲的少年,隱約見到當年那個寧願站著被太平教妖人萬箭穿心,也不肯屈膝下跪的羅將軍的影子。

虎狼之子,雖未成紋,但已有食牛之氣。羅峰長槍一抖,反手插在地上,取下頭盔,不失為一個氣血方剛的男子,堂堂正正,道:“如果右路大軍此戰是由程爺爺出征,那羅峰寧願不戰而降。當年我爹戰死東都,是陳爺爺在敵人萬軍之中,親自扛回了我爹屍首對羅家是大恩,之恩必抱,是我羅家祖訓。今日,羅峰萬不敢對陳爺爺動手,也自知勝不了陳爺爺,所以甘心認輸。”

一句話、石破天驚。語畢,羅峰上馬,持槍而退,棗紅馬一陣風般將他帶回左路大軍。左路大軍眾將士聽後全軍沉默,唯獨坐在帳前指揮大軍的秦叔寶和李靖滿意的點了點頭。恩怨分明,不愧是羅成的兒子,此子必有大將風範。

陳咬金提著板斧回右路大軍,全軍勝利高呼,一派歡騰。老王爺和李承乾出來迎接,陳咬金絲毫不給麵子,立刻縱馬奔出校場,一陣廝殺喊打高亢的聲音向遠方跑去,烽火台上眾大臣又是一陣議論,陳蠻牛又在發狂了!

片刻功夫,第二支王旗在烽火台上舉起。第二場射箭開始!

在右路大軍的神射手張士貴上前討教時。老王爺就詢問軍中將士有沒有看見孟先生。這第二局若是輸掉,那第三局就要仰仗他和武軍師一同上陣對付左路大軍的李靖和杜萱兩人。隻是現在遲遲不見孟星河蹤影,心中自然焦急,立刻派人去國子監將孟星河請來助陣才行!

張士貴來到校場上,第二局的第一回合是射箭靶。他目測了一下距離,不過是四百步遠,以他能拉動六石強弓的臂力,百發百中沒什麼問題。特別又看見左路大軍不過派出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後,他更是信心十足的準備接受右路大軍中將士的稱讚,贏得此次比賽。

薛仁貴上來並沒有爆發渾身的力氣,他隻挑了張三石強弓,射中四百步的距離對他來講沒問題。張士貴撇了他一眼,竟不屑嘲笑起來,道:“小子,我手下的士兵都能射三石強弓,你想勝過我,想問問我手中的箭吧!”

說著。張士貴搭箭開射,嘣的一聲,正中遠處箭靶紅心。

薛仁貴並不急於求勝。平常射箭,還是正中紅心。

此時!負責評判勝負的官員,命人將箭靶移到六百步。

正是張士貴射箭的極限範圍。他還算沉得住氣,瞄了很久,才敢一箭射去,幸運依舊射在紅心之上,為他贏來無數喝彩的掌聲。得到讚揚的張士貴此刻變得高傲起來,問道:“小子,要不要我的弓借給你用一用,能要是能拉得開,說不定還能勝過本將軍。”

薛仁貴沒搭理他,這時負責後勤的杜荷替薛仁貴拿來了一把六石強弓。他接過手,搭箭便射,連瞄也沒瞄,好像心中已經鎖定靶心在哪裏,閉著眼睛也能射中。

差距,在這個時候已經漸漸顯現出來!

雙方不分勝負。評判官再次命令將箭靶往後移動到九百步。

聽到這個尺寸,張士貴頓覺兩眼昏黑。好在他心裏以為自己射不中,眼前的少年也射不中。不敢拿九石強弓,因為如果開弓不了,被反噬說不定整支手臂都要被震斷。張士貴老實的拿起手中的六石弓,胡亂射了一箭出去,在還不到七百步的距離,箭矢明顯已經餘力不足掉在地上。

右路大軍張士貴沒中!評審官鑒定道。張士貴整個人幾乎都軟了下來。

這時,還是那個負責後勤的杜荷走在前麵,他身後跟著兩個抬著弓箭的士兵。

“九石弓!”

見此弓!烽火台上、台下,無人不在小聲議論,就連那個一言不發的李世民,此刻也較有興致的看著校場上那個從來沒見過的少年。好奇問道:“此人是誰?”

“薛仁貴!孟星河從江都帶來的人!”站在旁邊的杜如晦上前一步道。他和孟星河交情不淺,知道孟星河身邊除了羅峰之外,還有這麼一個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