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失大,鑄成大錯,後悔莫及。這樣,當然很難把車駛到目的地了。因此,必須善於克製自
己,不使自己的言行出格。
怎樣才能正確而有效地控製自己的言行呢?
對事物認識越正確,越深刻,自製能力就越強。比如,有的人遇到不稱心的事,動輒發脾氣
,訓斥謾罵,而有的人卻能冷靜對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這是為什麼呢?古希臘數學家畢
哥拉斯說:“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所以,對自己的言行失去控製,最根本的原
就是對這種粗暴作風的危害性缺乏深刻的認識,因為對自己的感情和言行失去了控製,造成
了不良影響。
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早年留學美國,畢業後留芝加哥醫學研究院深造。23歲那年,
一個裝著
甲型腦膜炎病毒的試管破裂,病毒順著耳膜侵入他的腦部,損害了他的神經。他殘廢了,全
癱瘓,頭向左歪,語言含糊,兩眼發直,連飲食都困難,但思路清晰,思維正常。他身子癱
瘓了,心卻沒有衰竭。他感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能為人民做出貢獻,就以堅強的意誌,克
服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巨大痛苦,孜孜不倦地寫作,終於成了我國著名的科普作家。
由此可見,自製能力是一種為了執行自己的決定(為人民做出貢獻)奮不顧身,不達目的不罷
休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力量,使他戰勝了生理上的巨大困難。沒有堅強的意誌,嚴重的癱
瘓早就毀滅了他。
這種執行自己的決定、頑強地戰勝與此相對抗的一切因素的自製性,是一種寶貴的品格,在
一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身上經常可以發現。如著名作家李儒英,10年內亂時蒙冤關在獄中,
那時他已經60歲了,但這沒能阻止他寫作。一切都難不倒他,沒有紙,他就在《資本論》的
行間寫。這樣日寫、夜寫,不到一年時間,一部30萬字的長篇小說《女遊擊隊長》寫出來了
。在粉碎“四人幫”後,這部以革命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才正式出版。顯然,如果沒有堅
強的意誌,李儒英在那樣惡劣的環境和條件下寫作是不可能的。
一句箴言: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的克製,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